
湖北西部山區“畢茲卡”土家族人的村寨中,有個聰明美麗的西蘭姑娘,她心靈手巧,很會織布。從她機子上織出的布,人見人愛,誰都嘖嘖稱贊?墒俏魈m并不滿足,她采來山上各式各祥的鮮花,插到機頭上,用五色絲線,飛梭走杼,把一朵朵美麗的花兒織到布匹上。這種布漂亮極了,人們把它叫做“卡普”?ㄆ丈系幕ǘ渚拖髱秳倓傞_放,招得蜜蜂陣陣飛來,引得彩蝶翩翩起舞。西蘭織了一匹又一匹,山里的野花一朵又一朵盛開在西蘭織成的卡普上,她的屋里變成百花盛開,爭奇斗艷的花園了。
西蘭姑娘決心把世上所有的花都織到心愛的卡普上!疤煜逻有什么樣的花我沒有見過呢?”她問東家活了99歲的老婆婆。老婆婆瞇著眼看了半天她織的卡普,搖搖頭說:“姑娘,天下的花都開在你這里了!薄笆郎线有什么樣的花我沒有織過呢?”她問西鄰活了99歲的老媽媽。老媽媽支著頭想了半天,擺擺手說:“姑娘,世上的花你都織過了!笨墒俏魈m仍不甘心,她逢人就問,哪里還有她沒有見過的花。后來一位路過山里的老爺爺告訴西蘭,后山上有一棵長了999年的紅果樹,它在半夜開一種火一樣紅、火一樣熱烈的花,白天就看不見了。西蘭決心把紅果花采來織到布上。她半夜起床,不怕夜寒風高,不怕露濕衣裙,跑到后山坐在紅果樹前,守了一夜又一夜,但紅果就是沒有開花。西蘭并不灰心,天天夜里仍然一個人偷偷跑到后山上等。也許是西蘭的誠心感動了紅果樹,有一晚,紅果樹全身搖動,突然滿樹綴滿了一串串火紅火紅的鮮花。西蘭摘了一朵最大最大的,高興地插到機頭上,就織了起來。
好吃懶做又愛饒舌的嫂嫂嫉妒西蘭,在阿爸面前說,西蘭天天晚上到后山會情人,行為不檢點。阿爸連著幾晚不見西蘭,信以為真。他氣得喝了3斤3兩老酒,醉醺醺地沖到西蘭房里,見女兒正唱著歌兒在那里織布,不由分說,操起身邊的剪刀就向西蘭甩去。一聲驚叫,西蘭倒在織機上,再也沒能起來,她的血濺到布上,布上開出一串又一串火紅火紅的花。阿爸酒醒了,看到機頭上的鮮花,他明白自己錯怪了女兒,捶胸頓足,懊悔不已。
于是土家族婦女們都學著織西蘭姑娘的卡普,把它做成被子蓋在身上,表示和西蘭在一起,表達對她的無限思念。土家族女兒從小就學織西蘭織過的布,把它當自己出嫁的陪嫁品,人們把它叫作“西蘭卡普”。
西蘭卡普的歷史悠久
西蘭卡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至少可以上溯到距今四千多年的古代巴人時期。作為土家族先民的古代巴人,除從事農業生產外,還善于紡織,其“桑蠶、麻”成為貢品。因而“禹會諸侯于會稽,執玉帛者萬國,巴蜀往焉!保ā度A陽國志·巴志》)秦漢時期,土家族地區的紡織業有所發展,所職的“布”成為納貢之名品。三國時期,在蜀國諸葛亮“今民貧國虛,決敵不資唯仰錦耳”的決策下,土家族地區的人民逐步掌握了漢族先進的染色技術,編織出五彩斑斕的“土錦”。唐宋時期,隨著土家族地區與漢族經濟交流的增多,土家族地區的紡織業有了進一步發展,出現了“女勤于織,戶多機聲”的社會風氣。改土歸流后,土家族西蘭卡普的挑織技藝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土家族姑娘,從不便隨其母操習挑織技藝,姑娘長大出嫁時,還必須有自己親手編織的西蘭卡普作品作陪嫁品,因而這種工藝得以發揚光大。
西蘭卡普可以看做為土家文化的沉淀物,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及鮮明的民族特點。主要表現在題材的選用、紋式風格、色彩運用等方面。
西蘭卡普的圖案題材廣泛,內容幾乎涉及到土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定型的傳統圖案已達一百二十種左右。以植物花卉為題材的,有九雜梅、蓮花、牡丹花、韭菜花、藤藤花等;以動物形態為題材的、有陽雀花、燕子花、虎皮花、巴畢花、貓腳跡等;以生活物品為題材的,有桌子花、椅子花等;以幾何圖案為題材的,有單八勾、二十勾、二十四勾、四二八勾等;以文字類為題材的,有萬字花、王字花、喜字花等;以吉祥圖案為題材的,有鳳穿牡丹、鷺鷥采蓮、雙鳳朝陽、二龍搶寶、喜鵲鬧梅等;由此可見,西蘭卡變的題材選用與土家人生活習俗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是體現土家人與自然關系的生動藝術寫照。
西蘭卡普的裝飾紋樣風格獨特,構圖中多采用浪漫主義的概括、變形、夸張等手法,巧妙地將各種動和靜的形體,自然紋樣和幾何紋樣有機地結合,使整個圖案既富有生活情趣,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西蘭卡普在色彩運用上,既有唐代五彩繽紛的強烈對比,又有潛代素雅大方的色調調和,土家人尚紅、黑色,因紅色系暖色,代表光明,黑色為冷色,象征莊重,故西蘭卡普以紅色為主,以黑色為輔,間之經黃藍白色參差點綴。設色古艷厚重,斑斕多彩,對比中調和,素雅中見多彩,華而不俗,素而不單,給人以明快、活潑和生機。
西蘭卡普作為土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上既體現了以繼承本民族傳統文化和工藝為內涵的品格,同時又體現了以融合各民族先進文化因素為外延的社會與時代特征。它在傳播優秀文化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吸收外來先進文化因子來豐富發展自己。如土家西蘭卡普的“福祿壽喜”、“富貴雙全”等漢字題材的織錦圖案,就是體現漢土文化交流的織錦工藝品,使西蘭卡普不斷步入更高的藝術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