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文化與殷商文化關系淺說 |
|
作者:田赤 張平 信息來源:土家學林
有關巴人的記載始見于殷商h辭,其中有武丁時婦好伐“巴方”的記載,表明早在公元前13世紀巴人已與殷人有了交往。巴文化與殷商文化的關系到底如何,卻少人議論。本文就巴文化與殷商文化的相似性和相關性談點淺見。
一、白虎之"白"與殷商尚白。
顏色在古代社會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政治和王權的象征。新王朝取代舊朝庭,必改正朔,易服色,顏色與國體國運的干系重大。周從屬火德尚赤,故秦始皇以水克火,尚黑,衣服旄旌節旗都用黑色;漢初,高祖因自稱為斬白蛇的赤帝,故尚赤,同時又稱“北方待我而起”(北方黑帝屬水)而尚黑。高祖這種紅黑不辨的心理正是他對顏色的重視。至于殷人尚白,(如:(史記·殷本紀)載成湯克夏,"乃改正朔,易服色,上(尚)白,朝會以晝。")通過學者的考訂,似乎己無爭議。(后漢書)載:"廩君死后,魂魄化為白虎"!度A陽國志》也載:"秦昭囊王時,白虎為害,自秦蜀巴漢患之……于是夷朐忍廖仲藥、何射虎、秦精等作白竹彎于高樓上,射虎,中頭三節。白虎常從群虎,慎恚,盡搏殺群虎,大吼而死。"其實,常璩并沒有把傳說和現實分清,更不用說利用文化人類學、神話學的知識去分析古代傳說。很顯然自然界并不存在真正的白虎,賦與虎以白色,只是表示其高貴神圣;廩君化為白虎,是巴人的一種理想和愿望。
現代土家族與巴人有密切的關系已為學界所公認,土家人信仰龐雜。彭官章在《土家族文化》一書中把土家族的宗教信仰歸納成三類:自然信仰《如日、月、山、河》、圖騰崇拜《如白虎圖騰、鷹圖騰》及祖先崇拜。他的分類較為科學,搜集的材料也非常豐富,但他漏掉了兩個重要的神靈:“白臉神”和"白旗先鋒"。而恰恰是這兩個神靈超越了那些原始的宗教信仰,具有廠定的抽象性,反映出土家人崇尚白色的本質屬性。 土家人的日常生活中仍保留了尚白的傳統。嬰兒出生臍帶不能剪斷,必須用白線結扎;而且還要用白紙剪個紙人(打把傘),這是個保護小孩健康成長的白神(有的地方稱阿密嬤嬤,有的地方稱巴山婆婆),把它貼在飯櫥上,早晚和餐前各供奉一次。最明顯的是土家人好以白布纏頭,有人說這是為紀念諸葛武侯,其實完全是附會,F代出土的文物上,就可發現早在周秦時巴人就以頭帕纏頭;《華陽國志》稱板盾蠻為"弜頭虎子",是因他們纏頭帕如兩弓相疊?梢娺@種纏頭風俗相當悠久。雖然古人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巴人頭帕到底是什么顏色,但我們從白虎復夷"之稱,而推測古代巴人早已頭纏白帕了。所以,公孫述稱帝,詐言見井中白龍飛騰,而自稱白帝,服色尚白。他不僅僅是利用了陰陽五行之說,而且利用了巴蜀人民尚白的傳統心理。
值得注意的是,白色在土家人心中,一直又是悲傷、兇喪的象征。某家有喪事,稱白事;坐夜稱坐白;唱孝歌稱作唱白。白色在這成了土家人寄托哀思的一種宗教情感。 可見,雖然商人和巴人生活的自然環境不同,所處的社會形態和經濟生活有異,但他們在尚白這一點上有其相似性,這種相似性對研究巴文化與中原文化的關系提供了一種思路。
二、“玄鳥生商”與“太皞生咸鳥”。
商代神話稱商的始祖名契,契母簡狄吞玄鳥卵有孕而生契。詩云:“天命玄鳥,降而生商”。故殷商把鳥作為氏族圖騰!逗鬂h書·南蠻西南夷列傳》中有鹽水女神,暮來取宿,旦即化為飛蟲的記載。這種能蔽日光,天地晦冥的飛蟲,看來是一種飛鳥。蜀人傳說中,他們的杜宇王死后化為杜鵑鳥!渡胶=洝:"西南有巴國。太皞生咸鳥,咸鳥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始為巴人。"由此看來,巴人也是一個崇鳥的古民族。"咸鳥"應該是一種大鳥,"咸鳥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始為巴人"不僅清晰記載了巴人的世系,也明晰地反映出巴的圖騰信仰。
巴東、長陽一帶的譚姓土家人至今仍保留鳥圖騰信仰,認為自己是神鷹的后代。傳說遠古時期,因部落械斗,只剩下一個叫佘香香的姑娘,她只身逃至深山,被一只神鷹搭救。神鷹天天伴隨著她開荒種地。有一天,佘香香夢見兩只小鷹闖入懷中,從此就有了身孕,生下兄妹兩人。佘香香死后,兄妹倆在神鳥的指引下,結為夫婦,成為譚姓祖先。從巴人到土家人都信仰神鳥,說明島在這群人心中的崇高地位。殷人崇鳥與巴人崇鳥的驚人相似,一方面說明中華文化的共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殷文化與巴文化某些內在聯系。
三、虎圖騰辯證
傳說,廩君死后化為白虎,巴人視虎為圖騰,殷商以鳥為其圖騰。兩者似無瓜葛。但巴蜀圖語中,鳥紋虎紋常在一起;殷商銅器中虎紋裝飾十分常見,墓中虎形銅器也非常多。足見鳥圖騰和虎圖騰曾經共存,并互相影響。
從某種角度說,殷商時代虎圖騰崇拜,是全中國大范圍、多民族現象。我們可以從《山海經》一書中發現,虎神崇拜十分突出。殷民族雖是鳥圖騰,卻和當時迅速發展的虎崇拜息息相關。徐中舒在解釋某些圖騰來源時認為,殷商奴隸主訓練了大批百發百中的射手,屠龍搏虎的勇士,日行千里的良馬,是他們未來戰爭的賭注。龍是水族之長,鳳是百鳥之君,虎為百獸之王,這些動物可能被當著射擊的目標。至于犬,則為獵人離不開的伙伴,馬則為戰爭馳逐的動力,牛則為軍行食重的運輸。因此,龍、鳳、虎、犬、白馬、牛,遂成為政府的職掌。后來在南遷中,就逐漸的成為部族或始祖圖騰的名稱(徐中舒《論巴蜀文化》)。
這種說法很有見地,我們認為還可補充兩點:
(1)那些射手勇士馬夫,來源是有方向性、地域性的,每個部落原來就擅長某項專業,殷商奴隸主肯定讓其從事熟練的專項。這些原始部落原來也有一些相關的原始崇拜,在為殷朝服役時得到了強化,逐漸演變成為部落的圖騰。
(2)、這些民族雖然只是殷商奴隸主的戰爭機器,他們不僅勇猛善戰,而且具備濃厚的地方色彩的原始文化和原始崇拜。殷商之際,正是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融合之時。殷商水平較高的中原文化影響著那些較原始的部落,同樣那些較原始的部落也影響著殷商民族;D騰祟拜,最早也許是來自那些較原始的部落,但在殷朝中后期無疑已在殷商社會中流行開來,成為與鳥圖騰同樣重要的原始崇拜。周朝稱白虎為麒麟,未必沒有文化上的考慮?鬃右妭胩槠,正如他嘆鳳鳥不至,完全是一種殷朝遺民回天無力的悲傷和絕望。唐玄宗詩云:"嘆鳳嗟身丕,傷麟泣道窮",把鳳麟結成一聯,可謂知夫子者。同樣,巴蜀圖語中鳥紋虎紋刻在一起,不僅表明了巴蜀民族早期虎圖騰鳥圖騰的沖突和融合,而且間接地反映出當時殷商社會也處于虎鳥圖騰崇拜時期。
研究巴人和殷圖騰時,把秦民族的圖騰演變對比看是非常有意義的!妒酚洝で乇炯o》:“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蓖耆且笊讨群喌彝绦B卵傳說的翻版。須知秦民族在殷商時,還是一個很弱小的民族,主要職責不過是殷商王朝做牧馬官。他們和殷商的鳥圖騰崇拜亦步亦趨,是十分正常的。巴人早期的鳥圖騰崇拜又何尚不是來源于殷商?隨著時代的推移和多民族的交往融合,以及自身的強大,秦民族后來才找到自身的圖騰----鹿圖騰。鹿圖騰的興起顯然來源于麒麟圖騰(《說文解字》釋麟為大牡鹿)前面我們已指出,麒麟原形為白虎?梢,秦民族接受的仍然是殷商文化的影響,依然是虎圖騰(和巴人的圖騰演變如出一轍)。之所以現在我們看來,巴人圖騰和秦人圖騰風牛馬不相及,是因為秦民族主要是為殷商王朝放馬牧獸,他們強化了麒麟輕靈快速的一面;巴人大約總是戰斗在第一線,他們強化了麒麟兇猛不屈的一面。而且我們還可以注意到,巴蜀圖語中的虎形,和那個由多圖騰混合的龍一樣,也是一個混合體。它本身主體是虎,卻有一對肉角,有四個偶蹄動物才有的粗腳,以及其它叫不出名堂的器官,總之是一個"四不象"。所以組成的白虎圖騰時,采取了為我所用的辦法。
正因為秦人和巴人在殷商時有著這一段歷史淵源,秦滅巴后,雙方非但沒有你死我活的斗爭,反而能和平相處。巴人不僅能"頃田不租、十妻不算",還能"世尚秦女"。這種怪事過去總覺不可思議,現在看來他們在很早就有剪不斷的關系。很明顯,現在我們一定要追索虎圖騰最早在哪一民族產生已不可能,虎圖騰是多民族在為殷商王朝服役時,在多民族的文化碰撞中發展起來的。殷商民族沒有虎圖騰的專利,秦人和巴人崇虎也受其它文化的影響。由于巴人勇猛頑強的士氣,使虎崇拜與這個民族的精神內核更接近,所以巴人才成為真正的虎圖騰的繼承者。到殷商覆滅時,巴人據江漢流域,被稱之為"虎方",正是各民族對巴人"虎威"的認同。這種勇猛無敵的"虎威"伴隨白虎崇拜一直影響到今天的土家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