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耶古城址導游詞 |
|
信息來源:土家網友
大家好!歡迎參觀里耶古城遺址。
里耶是一個土家語名!袄铩奔赐,“耶”即拖,這是一個倒裝語,即“拖土”,開墾土地的意思。因土家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由漁獵轉向農耕而得名。
里耶古城位于酉水河邊,為戰國末年楚人所筑,后為秦人占據并主要為秦人使用,廢棄于西漢初年。
因修建省重點工程碗米坡水電站,2002年4月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隨著古城墻、護城河、作坊、古井和房基等遺跡的相繼出現,一座古城呼之欲出。特別是古城內一號井出土了36000余枚秦代簡牘,為秦代宮署文書檔案,內容涉及秦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法律、郵政、天文歷法等,對于研究中國歷史,特別是秦代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因此,2002年,里耶古城遺址被評為全國考古十大發現。也就在同年11月,被國務院增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就是里耶小學大門內的曲橋,其實它就是里耶古城西邊的護城河,千百年來,一直保持著這樣的現狀,當地居民以為是水池,里耶古城在歷史文獻上也沒有記載,只有那塵封2000多年的秦磚漢瓦、銅矛鐵劍從泥土里剝出來時,人們才驚奇地瞪大了眼睛。
我們現在來到了古城已發掘區,面積約為7000平方米,占整個古城區的1/3。通過發掘,我們已基本弄清了古城的格局,古城內有東西走向和南北走向大道各一條,在兩條大道和城墻之間,我們發現了很多的文物遺跡,如作坊、古井、城墻、房屋等。
譬如我們前面這個方形的土坑,它就是房屋的遺址,它的四周以木柵欄圍護,底部有淤泥,旁邊的三個方形土坑就是當時取土所留下的,從發掘出的大量陶器碎片和制陶工具陶拍來判定:這是當時一個制作陶器的作坊。圓形土坑就是2號井,從井中發掘有青銅器、兵器、玉石器等等。
前面就是1號井,它填補了我國古木井的空缺。1號井井口離地表3米,井深14.28米,它是一口邊長2.1米的正方形木井,井壁四周用木板以榫卯結構嵌砌而成。從上到下一共42層,如此構造復雜且保存完好的先秦古井在我國是史無前例的,特別是在井中出土了36000枚秦簡,更是一個驚世大發現。秦王朝只有短短15年歷史,留下的史料極少,那么這些簡牘就以文字的形式“復活”了秦代歷史。這也是繼西安兵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最重大發現,所以專家就把里耶古城1號井贊譽為“中華第一井”。
我們現在所處的地方就是北城墻,它是用土夯筑而成的,已解剖的墻基厚22米,專家分析說當時的城墻近10米高,如此堅固的城墻,在冷兵器時代,不難看出里耶古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軍事要寨。
這里是北城壕,它恰好與剛進校門的水池連為一體。發掘時,在城壕兩側發現兩個對稱的大柱洞,那么專家們認為當時的北城門是有一座吊橋通往城外的。大家所看到的卵石就是筑城時用來固定墻基用的,它是為了避免護城河水直接沖刷城墻而砌的,一共是6層,高約1.5米。這外面的大堤是碗米坡電站里耶庫區的防洪大堤,它最初設計是從古城址中間跨過,最后因為36000枚秦簡的出現,大堤向外退讓了16米,這才使得這塊地方得以保存了下來。
里耶古城的驚世發現,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特地修建了里耶展覽館,下面我們就去參觀。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展覽館,看到的是:
第一組:美麗的自然風光
2003年7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了“里耶—烏龍山風景名勝區”。里耶,一直以神奇美麗而令人神往。酉水河,嫵媚多姿,絕壁上留下一座座懸棺,神秘莫測。八面山,雄奇壯美,平均海拔1100多米,四周懸崖絕壁,山上平坦開闊,景色美麗,被稱為“空中孤島”,是南方最大的山地草場。烏龍山大峽谷風光迷人,火巖溶洞群和洛塔石林千奇百怪,深邃神秘。
第二組:悠久的歷史文化
從考古發掘出的眾多文化遺跡表明,里耶的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里有新、舊石器時期遺址各一處,這說明在10萬年至50萬年以前就有人類在這里活動。在漫長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土家族人以其獨有的事賦創造了燦爛的文化。里耶是土家族原生態文化保持得最原始、最完整的地方。譬如這土家擺手舞,以其粗獷古樸、氣勢磅礴而獨具民族風格。
打溜子,是土家族打擊樂,這種民間藝術從土家山寨走出國門曾到歐洲和美國演出,震驚西方樂壇。
“茅古斯”有人物、情節和對白,演員們系著草裙在舞蹈,被稱為“中國戲劇活化石”。 土家織錦色彩鮮艷,聞名遐邇。土家語叫它“西蘭卡普”。
土家“梯瑪”神歌,更是一部民族史詩。
難得的是至今還保存著明清時的古建筑群。那斑駁的馬頭墻、古商號、雕花欄桿的木板屋以及被悠悠歲月磨得光滑锃亮的石板街,都給人一種深沉的、厚重的滄桑感。
第三組:驚世的考古發現
在里耶這樣一個不足5平方千米的狹小地帶,至今還保存著里耶戰國秦漢古城、魏家寨西漢古城和大板東漢古城遺址。這三座古城相互鄰近而時代相繼,各有與之相應的墓葬群,成一個系統出現,如此大規模的文化遺存十分罕見,所以就有專家說這在世界考古史上都是一個奇跡。
這些就是從里耶墓葬群和遺址內出土的部分實物照片,有青銅器、陶器,兵器等,做工都非常精美。這是出土的“四山銅鏡”,它正面磨得很光滑,是一面鏡子,可以照人,反面大家可以看到有四個山的符號,但它的具體價值和更深內涵都還有待于專家的考證。這是“封泥”,就是在簡牘的封口處放上泥巴,烘干,然后蓋上印章。相當于我們現在的封條。
這枚秦簡上所記載的是迄今所見最早的乘法口訣表。在《史記》和《漢書》的記載中,三十六郡沒有洞庭郡,而我們里耶秦簡上不止一次地明確提到洞庭郡,這就填補了史料空白。
里耶秦簡剛出土時為黑褐色,經清洗、脫色、脫水等技術處理,雖歷經2200多年卻完好如新!斑w陵已郵行洞庭”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郵件制度的記載。這些簡上的字全都是秦代的隸書,由小篆演化而來,也是我國書法的一大寶貴遺產。
現在大家看到的用預制磚圍著的是發掘時發現的一具人體骨骸,身高1.7米,它的頭是朝向北的,牙齒、身軀完好,而不見雙腳,其胸部還殘留著兩塊發綠的青銅片,這可能是他當時致死的兇器。由于他處在特殊的位置,在城墻的拐角處,城門的正下方,所以專家分析說這是筑城時用來祭天地的童男,專家們推測:骨骸不見雙腳很可能是由秦王朝一種叫做“鉞”的酷刑所致,秦王朝的殘暴由此可見一斑。
這就是南城壕,它與北城壕、進校門的水池全部是連接起來的,那么這座古城的南、北、西三面都是以護城河環繞,東臨酉水河,依靠這天然的屏障,形成一個堅固的城堡。
今天,我們站在古城墻上,雖然看不見具有王者風范的城樓,但聽著城外酉水拍岸的濤聲,一幅幅甲士執戈、旌旗獵獵、萬馬嘶鳴、氣勢磅礴的壯闊的歷史畫面卻浮現在眼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