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黃水植物園解說 |
|
作者:陳魚樂 信息來源:土家族文化網
有條歇后語叫做“黃連樹上談戀愛”,各位知道它的后半句是什么嗎?——苦戀。試想,各位朋友千辛萬苦到此一游不是苦戀,又是什么呢?
黃水藥用植物園是一個融游覽、科研、生產、觀光、中藥材種質資源圃、中藥材標本陳列館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園地。坐落在距渝東石柱縣黃水鎮一公里的南郊山丘杉樹灣旁邊。該園占地21.45萬平方米,其中藥用植物栽培和景觀林帶占地19.14萬平方米,建筑和道路廣場占地2.31萬平方米。藥用植物園在黃水國家森林公園之中,建成后的這個植物園,是以充分發揮石柱黃連品牌效應為基礎,展示石柱黃連“苦文化”特點和中藥材資源優勢,雖然只占廣西藥用植物園的十分之一,但卻在重慶絕無僅有,填補了重慶市藥用植物園特別是中藥材種質資源圃的空白。園內林木蒼翠,藤蘿縱橫,加上棚架點綴其間,小橋流水更添雅趣。這里將栽藥用植物有黃連、山茱萸、十大功勞、三木藥材、銀杏等300種,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了1000多種,現有200余種,但還是被人們美稱為立體的、袖珍的“活本草”。園內四季花開,故稱它袖珍花園。
黃水藥用植物園,是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十一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于2005年提出修建,當年完成項目土地測繪、總體規劃設計,預計到2008年10月全面竣工。園內劃分為四區一帶,即:中藥材種質資源圃和科研生產區、良苦精華區、丹草集粹區、霜林野趣區和景觀林帶,種植中藥材草本、木本、藤本、水生、濕生植物,建生態圍墻,一些珍貴的藥用植物。藥用植物園,既是游樂休閑的好地方,又是增長見識的好去處。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大家認識黃連,了解黃連嗎?如是不知,在此我先對黃連作一些介紹。
黃連,又名川黃連、川連、雞爪連、炒黃連等,為毛莨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或云連等的根莖。中醫認為,黃連性味苦,寒,歸心、胃、大腸、肝經,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適用于腸胃濕熱所致的腹瀉,瘌疾,嘔吐,熱病之熱盛火熾所致的壯熱煩燥神昏譫語等!侗静菡x》上記載:“黃連大苦大寒,苦燥濕,寒勝熱,能瀉降一切有余之濕火,而心、脾、肝、腎之熱,膽、胃、大小腸之火,無不治之!薄墩渲槟摇窌嫌咒洠骸捌洌S連)用有六:瀉心臟火,一也;去中焦濕熱,二也;諸瘡必用,三也;去風濕,四也;治赤眼暴發,五也;止中部見血,六也!爆F代藥理研究表明,黃連含有小檗堿、黃連堿、甲基黃連堿等,有抗炎、抗病毒、健胃利膽作用。其所含小檗堿能使膽汁分泌增加,分泌量隨劑量的增大而增加,并有促進膽汁結合型膽紅素排泄作用。小辟堿肌注針藥、口腹藥液均可使血清膽固醇降低,其水浸液還能使動物實物性高血脂癥水平降低。本品苦大寒,容易傷津敗胃,所以不可過量久服。胃寒嘔吐,脾虛便溏者切記不用。
黃連是石柱的特產,產量居世界的40%,居全國的60%,中國的黃連之鄉在哪里?就在石柱。
各位朋友,前面說到“苦文化”,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苦文化”的故事,也就是名貴中藥材黃連的故事。
各位朋友,你知道黃連的來歷嗎?相傳,很久以前,石柱縣黃水壩老山上的一個村子里,住著一個姓陶的醫生。他妻生下二男二女。有一年遇天災,妻子和兩個兒子相繼病死,因家境貧寒,無力撫養,三女兒也送給了別人家,只留下幺女,父女相依為命。陶醫生雇請了一名叫黃連的幫工,替他栽花種草藥。那幫工心地善良,勤勞憨厚。卻說這些些人倒霉,黃水壩一帶的老山上不少人都得了一種相似的疾病,患者多屬高熱煩燥、胸悶嘔吐、泄瀉瘌疾、腫痛,漸漸地一個個身強力壯的人都失去了勞動能力。懂事的陶家幺女,總算是個幸運兒,她沒染上這種怪病,還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家務。有一年春天,陶幺女踏青外出,在山坡上,她忽然發現一種野草的葉邊沿具有針刺狀鋸齒,長有很多聚傘花序,有黃色的、綠色的,也有黃綠色的,好看極了,順手拔起這些野草,乍看草根節形似蓮珠,或似雞爪,或似彎曲的過橋桿,她興奮地帶回家種在園子里。那幫工給花草上肥澆水,也沒忘記給那野草一份。天長日久,野草越發長得茂盛,蔥綠滴翠,逗人喜愛。次年夏天,陶醫生外出治病,十多天沒回家,其間,陶幺女也臥病在床,厭食不飲,一天天瘦下去,只剩得皮包骨頭了。陶醫生的幾位同鄉好友煞費苦心想盡辦法,也沒治好陶幺女的病。那幫工心想,陶姑娘在園子里種下開黃綠色小花的野草,怎么不可以用來試一試?于是那幫工就將那野草連根拔起,淘洗干凈,連根須葉一齊下鍋,煮了一會兒功夫,幫工揭開鍋蓋一看,鍋中的野草和湯全都煮成黃色的了。 這時幫工也饑腸轆轆,便拿湯勺舀了一碗。正想呷一口,這時他又想到,萬一有毒,害了陶幺女怎么辦呢?不如自己先嘗一下,只要自己沒被毒死,就讓陶幺女喝這湯。他隨即一飲而盡,只是覺得味道好苦。隔了兩個時辰,幫工見自己還活著,手腳都動得,話說得,耳聽得,眼見得,方信這野草無毒,這才端一碗讓陶幺女服下,說來也怪,陶幺女喝下這野草湯,病竟然就好了,她對幫工說:“這是一味好藥,就是太苦了!蹦菐凸ぐ祽僦甄叟,陶幺女卻全然不知,幫工聽后黯然神傷地說:“我苦等一個人兒,卻沒等到,也許和我的命一樣苦吧!”
老山上的鄉親們得知這一消息后,都去采挖這種野草來熬湯服用,不久,他們的病都痊愈了。
不久,那幫工帶著苦戀死在陶家,臨死前他說:“陶幺女,我愛你,可我等不到……”
為了紀念他這個幫工,表達陶家的愛慕之情,陶醫生便把這種清熱解毒,味苦的中草藥稱為黃連。 各位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么藥材嗎?而且只有我們中國以及日本才有這種藥材。也許你們不知道吧?我來告訴你們,這就是醫學家們常說的“十大功勞”。屬小檗科。常綠灌木。羽毛狀復葉,小葉長橢圓狀披針形,硬革質,下面黃綠色,兩緣各有銳齒五六個。十大功勞在夏天開花,花黃色,總狀花序。果實藍黑色。十大功勞既可觀賞,又還入藥。全株入藥,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益肺氣,補肝腎。用于結核潮濕,咳嗽,腰膝無力,頭暈耳鳴,腸炎腹瀉,黃疸肝炎,目赤腫痛。
十大功勞還有兩種,一種名叫闊葉十大功勞,又名叫土黃柏,土黃連,八角刺,刺黃柏,黃天竹。另一種名叫狹葉十大功勞。先介紹闊葉十大功勞:闊葉十大功勞,亦常綠灌木,高達4米;根、莖斷面黃色、味苦。羽狀復葉互生,長30~40厘米,葉柄基部扁寬抱莖;小葉7~15片,厚革質,廣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3~14厘米,寬2~8厘米,先端逐漸至尖成刺齒,邊緣反卷,每側有2~7枚大刺齒?偁罨ㄐ虼謮,叢生于枝頂,花苞片小,密生叢多;花萼9片,每片3個輪,每花有6瓣,花色淡黃,七至十月開花。漿果卵圓形,熟時藍黑色,有白粉,十至十一月掛果!掇o!飞险f:闊葉十大功勞,葉子小,近似于四角形,下面黃綠色或灰白色,葉邊緣鋸齒少。
還有一種叫狹葉十大功勞,小葉披針形,下面綠色,鋸齒多,功用同前。據《辭!方榻B:在我國江折一帶所用中藥功勞葉均為“枸骨”的葉。
各位,想必大家對十大功勞有所了解了吧!我國唐代詩中有畫、畫里有詩的著名詩人王維,在重陽節憶山東兄弟時賦詩一首說“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蹦銈兛催@就是詩中的山茱萸。它山茱萸科。落葉小喬木。枝黑褐色,葉對生、葉狹而卵形,下面邊緣側脈及脈腋有黃褐色毛,全緣。清明時節開黃花,傘形花序,花有苞片,秋分至寒露時萸果成熟,果及核橢圓形,紅色,我國以及朝鮮、日本均產山茱萸,屬栽培觀賞藥用植物。中醫上以果肉入藥。性微溫,味酸澀。功能溫補肝腎,固精氣。主治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痿遺精,小便頻數等癥。其果肉稱“萸肉”,俗名“藥棗皮”屬傳統名貴中藥材。其食用和藥用歷史都在1500年以上。果實含有酒石酸等多種有機酸,樹脂、鞣質等成分。
現在常用的“六味地黃丸”就是以山茱萸為主藥的,另有金匱神氣丸、知柏地黃丸、八仙長壽丸等,均是以山茱萸為主藥的良方。
民間也用鮮萸肉兌以適量糖、蜂蜜而泡酒,作健身飲料的習俗。重陽時,采山茱萸正合時令?墒窃娙送蹙S至今也沒有在重陽節等到兄弟同來采摘茱萸,于是便有膾炙人口的詩句,流轉千古!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三大木本藥材之一的黃柏。又名黃檗、檗木、黃柀欏。屬蕓香科木本藥材,落葉喬木。樹皮比較厚,木質較軟,深深的縱裂。小枝黃色,奇數羽狀復葉、對生。夏季開花,花小形,黃綠色,圓錐花序,球形、黑色,揉碎后發出松節油氣味。木材供建筑、航空器材、細木工等用。黃柏樹栽培15年后,剝其樹皮,既能制軟木,又能入藥。性寒味苦,功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主治熱痢、黃疸、骨蒸勞熱、腿膝酸軟等。
各位女士、先生,請跟我來。你們猜這是什么?不知道吧?這就是三大木本藥材之二的厚樸,它屬木蘭科,落葉喬木,樹高三四丈,小枝較粗,直徑一至二尺,淡黃色,有環狀托葉痕。春生葉如槲葉,葉子四季不凋謝,而且多集生在樹枝頂端,像枇杷葉子,但比枇杷葉寬得多、長得多,屬倒卵形,全緣,長25~45厘米。初夏開花,花大型,呈白色,單生枝頂,花氣很香。果實為聚合的蓇葖,呈橢圓形。木材輕軟、致密、不翹、不裂,供細木工、樂器等用。厚樸既是觀賞樹,又以皮入藥。性溫味苦、幸。功能溫中、下氣、燥濕。主治胸腿脹滿、泄瀉痢疾、痰飲喘咳等癥;ǖ墓τ猛瑯淦,但力量較薄。樹皮含有揮發油、生物堿、皂甙等成分!渡褶r本草》、《圖經本草》、《本草綱目》等,對其功用均有記載。
女士們、先生們,現在我們看到的高大喬木,就是三大木本藥之三的杜仲,她屬杜仲科,體含硬性橡膠,樹皮折斷引申,露出細絲。葉互生,橢圓狀卵形,有鋸齒。春季開花,雌雄異株,無花被。果實周圍有翅,全形扁平,長橢圓狀。這是我國的特產。喜光、喜溫潤氣候,和肥沃土壤,樹皮、樹葉和果實所含的杜仲膠,絕緣性強,并能抗海水的侵蝕,是最好的工業原料。中醫學上以樹皮入藥。性溫、味甘。功能是補肝腎,強筋骨。主治腰脊疼痛,腿足痿弱、胎漏胎墜等癥。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你們知道它為何叫杜仲嗎?其實杜仲藥名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據說很早很早以前,長江上游的重慶石柱縣西介沱貨物要靠小木船運輸,江岸上纖夫因成年累月低頭彎腰拉纖,勞積成疾,十之八九患有腰膝疼痛的頑癥。有位青年纖夫名叫杜仲,心地善良,他一心想找到一味中草藥能解除纖夫們的疾苦。于是他告別父母,離家上山來到黃水大風堡采藥。
有一天,他在山坡上遇到一位藥翁,便滿懷歡喜地上前拜見,可是藥翁頭也不回地走了。杜仲心急如焚,屈指一算,離家已經21天。老母所備的干糧已吃光,可到如今,仍未找到藥物。于是他又箭步向前拜見老翁,訴說纖夫之疾苦,藥翁連忙從藥簍中掏出一塊能治腰膝疼痛的樹皮遞給杜仲,指著對面高山叮囑杜仲:“山高坡陡,采藥時要小心哪!岸胖兕l頻道謝,拜別藥翁,又沿著山間險道攀登而去。半路上,杜仲又遇到一位老樵夫。聽說杜仲要上山采藥,樵夫連忙勸阻說:”孩子,想必你家還有老有小,此山巔鳥難飛過,猿猴也為之發愁,此去兇多吉少啊……。一心想到解除同伴疾苦,杜仲不管三七二一,毫不猶豫地往山上爬,到半山腰時,肚子餓得咕咕響像餓母豬在叫喚,心慌眼花,突然滾下,萬幸的是懸掛在一根大樹上。片刻,他蘇醒過來,發現身邊正是他要找的那一種樹,于是拼命地采集,最后他筋疲力盡,被山水沖入長江。
好多天后,江岸的纖夫們聽到噩耗傳來,立即尋找,終于忠縣石寶寨對面找到了杜仲的尸體,但巧的是,他雙手還緊緊地抱著一捆采集的樹皮。纖夫們含淚喝了這種樹皮的湯,果真腰膝都不疼痛了,為紀念杜仲,人們將此樹皮命名為“杜仲”。
黃水藥用植物園給人留下永久的記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