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土家網友

神農溪是長江走出巫峽進入香溪寬谷之后的第一條支流,發源于我國著名的有“華中第一峰”之稱的神農架南坡,因神農炎帝在搭架采藥后順溪而下故名,全長60公里,共分3個峽段(龍昌峽、鸚鵡峽、神農峽)和1條支流(綿竹峽)。千百年來,神農溪雄踞于千重大山和萬道深淵之間,最后在湖北巴東縣境內的西壤口,悄然擁入潔瀚長江的懷抱。 游客瀏覽國家AAAA景區——神農溪,乘坐原始、古樸的“豌豆角”木質扁舟放漂,一路上盡情地領略優美動人的土家族山民歌,粗獷豪放的巴山舞,還有高亢激昂的纖夫號子,令人怦然心動。
三峽大壩蓄水后,游客乘坐環保游船瀏覽神農溪,山峰依然高聳,兩岸相距不過五六十米,神農溪峽谷風光并未因水面升高而減弱,古老純樸的纖夫拉纖及原始的“豌豆角”扁舟漂流依然保存完好,并成為長江線上唯一保存的纖夫文化活化石。游船穿行于碧波蕩漾的峽谷之間,忽而向左露出一灣幽谷,忽而向右拐出一片新地天地。
今天的神農溪是一片綠色的世界,水是濃綠的,山是翠綠的,是一種伸手可及的綠。這是已成為新三峽中一個峽谷幽深、綠樹叢蔭、水清倒影、風景如畫的旅游勝地。
龍昌峽全長5.78公里,雄峽對峙,峽谷迂回曲折,深若幽巷重門,均寬不足20米,山巖多成80度至90度斜坡直插溪底,以雄見長。早在唐代,詩人杜甫曾漂流過此峽,并留下一首膾炙人口的詩:迢迢水出走長蛇,懷抱江村在野牙。一葉蘭舟龍洞府,數間茅屋野人家。北宋至和三年,有蔣凱、彭德純、周茂叔也乘船漂流過此峽,留下這樣一段詩句“此洞非石洞,乃山水之奇觀也,一洞十里,可浮舟往來”,這些詩句充分說明,在古時這個峽谷兩岸樹木繁茂,藤曼植物攀附其上,遮天蔽日,形似洞穴,故又名龍昌洞峽。
鸚鵡峽,此峽長7.5公里,因在我們船的前方有一座山峰形似鸚鵡而得名,此峽山巒疊嶂、植被蔥籠,山花清香四溢,鳥叫蟲鳴,猴群、獐羊攀援嬉戲,好一派山野情趣。在這段峽谷中,您可欣賞到棉竹、高視巖、燕子阡大溶洞等景點。
神農峽因峽中有一山峰形似神農炎帝而得名,由巖棺峽和破石峽組成,此峽上起小神農架石柱河,下至葉子壩,全長25公里。距西壤口16.8公里的羅坪游客接待中心就位于此峽中一個小山崗上,神農峽中的神農峰、九孔巖、魚泉瀑布、神農溫泉等景點無不讓人稱奇,故此峽以奇著稱,在此峽中我們乘小木船瀏覽,感受神農溪原始古樸的纖夫文化,體驗力與美的完美結合。
綿竹峽,因兩岸生長著茂盛的綿竹而得名,它發源于神農架的余脈,海拔2400多米高的仙女山,全長17公里,沿途接了四條溪澗,在余家寨匯入神農溪主流,可航行河段5公里。綿竹峽景觀奇特,以險著稱。
土家族是一個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民族,文化傳承主要依靠口傳與民俗,如今善良純樸的土家人,用歌聲情定神農溪,用巴山舞捍動山梁,用“豌豆角”扁舟放漂這個民族的愉悅,用西蘭卡普織就美好的前程。
神農溪纖夫就象神農溪的風景一樣,雄偉挺拔,如詩如畫,他們的心靈更象神農溪的溪水那樣,清澈明亮,純潔無瑕。千百年來,神農溪兩岸鄉村的農副土特產品、日用工業品,以及老百姓進縣城辦事,全靠神農溪纖夫用神農溪扁舟運進運出。由于神農溪的水不太深,都只有一尺左右,故扁舟行其上,有時船底與沙石相擦而發出“嘭嘭嘭”的響聲,恰似“陸地行舟”。下水有時要纖夫倒拉纖來限制速度,這叫“倒牽!,要過淺灘時,纖夫競相下水,背船過灘,尤其是上水,全靠纖夫合力拉纖而上,號子聲聲,空谷回蕩,顯現出神農溪纖夫移山倒海的強大力量。
由于神農溪纖夫多在水里推船、拉纖,所以他們除冬天穿上衣外,其他時間幾乎全是裸體,因為穿褲子在水里易妨礙操作,就是穿短褲,被水浸濕后易會很快擦傷皮膚,故只能裸體。雖然裸體不雅,但他們的心靈卻很美,不管是大姑娘、小媳婦,趕船都是他們裸體背著接上船,送上岸,而毫無邪念,臉不變色心不跳,充分顯示了他們的純潔和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