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土家族文化網
古丈縣風景區景源涵蓋了《風景名勝區規范范圍》資源分類中兩大類的全部8個種類,36個小類。自然景觀分布面積達283.2平方公里。整個風景名勝區劃分為棲鳳湖、紅石林、坐龍溪、高望界、天橋山五大景區。
自然景源共195處。其中天景9處,包括日月星光、虹霞蜃景、云霧景觀、冰雪霜露4小類;地景55處,包括大尺度山地、山景、奇峰、峽谷、洞府、石林石景、洲島嶼礁及其它地景8小類;水景59處,包括泉井、溪流、江河、湖泊、潭池、瀑布跌水6小類;生景72處,包括森林、古樹名木、珍稀生物、植物生態類群、物候季相景觀5小類。
人文景源共68處,其中園景6處,包括陵園墓園1小類;建筑20處,包括民居宗祠、宗教建筑、紀念建筑、公交建筑4小類;勝跡12處,包括遺址遺跡,紀念地2小類;風物30處,包括節假慶典、民族民俗、神話傳說、民間文藝、地方人物、地方物產6小類。
風景資源特色
美學特色
古丈縣地貌奇特,山體復雜,水系發達,河湖寬廣,林海浩瀚,峽谷幽野,瀑潭眾多,溶洞密布,更有令人贊不絕口的紅石林景觀。居住其間的土家族、苗族人民有著獨特的民族語言、宗教禮儀、婚喪習俗,以及豐富多彩的民間歌謠、舞蹈等,具有濃郁的少數民族特色。地方文化“茶文化”更是獨具一格,譽滿海外。這些優美的自然風光、奇異的民俗風情和獨具魅力的地方文化,構成了一幅神奇秀麗、古樸粗獷、豐富多彩的山水畫長卷。
歷史特色
古丈縣從戰國以來便有文字記載,悠久的歷史帶來了眾多的人文古跡。如白鶴灣古墓群、土司王碗葬墓、下溪州銅柱、下溪州古城等,其內容豐富,是研究、尋訪幾千年人類歷史的大課堂。
文化特色
古丈自古以來就有“茶鄉”美譽。古丈毛尖從唐代即為貢品。古丈人民以茶興縣,以茶待客,逐漸形成多層次的茶俗,呈現各種不同的飲茶禮儀。古丈的“三道茶”,其茶具、茶水、茶歌、茶舞、茶俗,都是獨具特色的茶文化。
風景區內,土家族、苗族人口占絕大多數,從古至今仍保留著荊楚的巫鬼文化,從他們的宗教禮儀、婚喪嫁娶、戲劇、歌舞等到民俗風情,便可見一斑。區內還有眾多的文物古跡,如白鶴灣古墓群、酉水懸崖葬、老司巖古民居、下溪州古城遺址等。
科學特色
風景區內地質年代久遠,地質單元多樣。從風景區內巖層走向來看,中部出現冰漬巖,上部出現石灰巖,下部出現板頁巖,充分顯示出18億年前的大地殼運動帶來的變化。景區內巖石類型齊全,地貌景觀多變,特別是西北部碳酸鹽巖廣布,巖溶地貌發育,可以說本區集國內巖溶景觀之大全,幾乎所有巖溶景觀類型均可見到。常見的有溶蝕、裂隙、溶溝、溶槽、石廊、石柱、峰叢、峰林、溶洞、洼地、巖溶泉、斷頭河、懸谷、自生橋、地下河等千姿百態的巖溶景觀?梢娺@里是地質學家研究的大課堂。
白鶴灣古墓群、土司王碗葬墓、酉水巖墓葬的發現,為考古學家研究湘西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及風俗民情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
風景區內動植物種類繁多。有木本植物197科,1500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樹種30種,如世界稀有的觀賞植物珙桐、水杉、鵝掌楸等。珍稀動物有金錢豹、大鯢(即娃娃魚)、穿山甲等?梢娺@里又是生物學研究的基地。
生態特色
風景區內高望界森林公園植被茂盛,森林覆蓋率達88.4%,生物資源豐富,區系成分復雜,珍貴、稀有、特有品種多,既有高海拔動植物的代表,也有低海拔動植物代表,基本上代表了武陵山脈的區系特征。
旅游特色
風景區內巖溶地貌、山川河流、峽谷平湖、古樹名木、文物古跡、民俗風情、旅游產品應有盡有,又與省級風景名勝區猛洞河一衣帶水,連為一體。而且,古丈縣的地理位置又正處在張家界與鳳凰兩個著名風景區的中間的旅游黃金線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旅游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