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 |
|
《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書目全覽
民族民間演藝類
著作名稱著作(編)者
南劇 盧海晏
巴東堂戲 高源章 鄧明旺 陳鶴城
恩施燈戲 程仕政 黃應柏
鶴峰儺愿戲 向國平 趙平國 陳鶴城
鶴峰柳子戲 趙平國 陳鶴城
酉水流域擺手舞 周益順
清江流域撒爾嗬 劉啟明 沈陽
恩施揚琴 孫邦固
建始絲弦鑼鼓 文世昌 袁希正
尋訪民間藝術大師 譚笑
利川小曲 潘順福
薅草鑼鼓 潘順福
鄂西土家族器樂文化 曾煥學
建始號子 文世昌 袁希正
民族古籍整理與歷史文化研究類
著作名稱著作(編)者
容美土司概觀 祝光強 向國平
唐崖土司概觀 劉文政 吳畏
《容美紀游》評注 高潤身 高敬菊
魚木寨研究 譚宗派
土家族地區竹枝詞三百首 沈陽(選注)
恩施自治州碑刻大觀 王曉寧
《施州考古錄》校注 鄧治凡 田發剛
施州古城詩話 鄧治凡
陳二郎傳奇 陳星 岳琴
鄂西古建筑文化研究 朱世學
民族史志類
著作名稱著作(編)者
恩施州民族志(重修本) 向國成 王平
鶴峰縣民族志 鐘以耘 龔光美
宣恩縣民族志 高恨非 姚祖瑞 陳開沛
來鳳縣民族志 向子鈞 周益順 張興文
建始縣民族志 袁希正 楊光輝 姚國勝
咸豐縣民族志 周偉民 安治國
其他類
著作名稱著作(編)者
中國竹文化 王平
恩施風味食譜 康朝坦
土家族民間醫藥 盧發森 袁希正 胡文江
景陽社區文化 謝亞萍 雷翔
建州前后民族研究紀實 胡撓
論《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的文化特點與意義
田發剛 2000年以來,恩施州民宗委組織全州民族與文化工作者合力開展民族民間文化再搶救工程,到2006年,已完成了民族民間文化挖掘整理與研究的課題49個,并已編著成書,形成系列,公開出版發行。
這些著作包括:《南劇》、《清江流域撒爾嗬》、《酉水流域擺手舞》等民族民間表演藝術的著作18部;《〈容美紀游〉校注》、《施州考古錄校注》、《容美土司概觀》等民族古籍整理與歷史文化研究著作14部;《恩施州民族志(重修本)》、《鶴峰縣民族志》等民族史志著作6部;《景陽社區文化》等綜合類民族文化著作7部;《醫學萃精》等民族醫藥類著作4部。這些著作總攬在《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湖北民族文化系列叢書》(由恩施州民宗委組織編纂4部)、《恩施州民族醫藥研究叢書》這三個系列之中(以下統稱《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抖魇┲菝褡逖芯繀矔肥墙ㄖ菀詠硪幠W畲,極具價值的民族文化研究基礎性成果集成,是一項民族文化研究的恢宏之舉。這些研究成果,成為新時期國家啟動的新一輪民族民間文化搶救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豐富了民族民間文化寶庫,彰顯了恩施州以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文化魅力。這無論是在湖北民族地區民族文化研究史上,還是在湘鄂渝黔土家族地區的民族研究領域都是首屈一指、獨樹一幟的。本文根據編纂《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的實踐,就《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的文化特點與意義進行一些討論,以此紀念土家族確認五十年。
。ㄒ唬┪幕攸c之一:搶救與研究并重
十年前,恩施州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與發展面臨著嚴峻形勢;仡櫠魇┲菝褡迕耖g文化的搶救歷史,是從1984年開始,文化工作部門與民族工作部門聯手協作,共同組織了普查、搜集、整理、編纂民族民間藝術"十大集成"的浩繁工程,歷時12年。恩施州當時普查搜集的品種與數量相當豐富,民間歌謠、民間舞蹈、民間戲劇、民間器樂、民間故事、民間諺語等,應有盡有。無論是數量,還是藝術水平都在全省民族民間文化領域中占有重要位置。這些成果,一直是此后人們研究鄂西地區民族問題和民族民間文化的基本材料,為繼承與創新民族民間文化起到了奠基作用,其歷史意義與文化功績是永恒的。
這次宏大的歷史性文化搶救工程,使恩施州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能得到較為深化的挖掘和全面的展示,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寶庫;擁有這些特色文化藝術的民族本身開始有了一種文化覺醒;民族民間文化的繼承與創新有了堅實的人才隊伍基礎、藝術基礎和廣泛的群眾基礎。遺憾的是,這次大集成工程之后的若干年來,由于市場經濟體制轉換過程中,民族民間文化相關工作弱化,突現出一些問題,主要有:大集成時代普查的浩繁資料除少部分被整理出版(含內部出版)外,絕大部分資料成果沒有得到足夠的整理加工;大集成時代的普查采集方式相對原始落后,一般只限于文字記載與錄音,手段落后使得保存程度差,許多珍貴的資料得而復失,成為第二次需要搶救的對象;大集成時代的普查搶救工作沒有得到相應地延伸與發展,深入普查和成果運用幾乎中斷;最為緊迫的是,相當一部分民間藝人或年事已高,或已離開人世,大部分參加大集成的民族民間文化工作者在新時期很難繼續民間文化的深入挖掘工作,這兩種最基本的文化力量都顯得后繼乏人或后繼無人。
所有這些,集中反映出的是一個客觀現實:民族民間文化在某種程度上沒有得到很好的繼承和創新,加之現代文明的沖擊,民族民間文化許多品種面臨著消沉、消失的危險境地。大集成時代所記錄的文化遺產相當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如果不下決心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繼續搶救,民族民間的文化藝術珍品,就有可能消失于我們不經意的轉眼之間。以巴東堂戲為例,雖說是民間小戲,但它解放前就有著二百余年的發生發展史,解放后又被列為全國380個地方劇種之一,但堂戲老藝人多已謝世,2000年前尚在的從解放前就演堂戲的老藝人,只有從藝80年,能唱百余本戲的堂戲傳人黃大國。對于《巴東堂戲》的整理而言,黃老先生就是活字典、活資料?梢栽O想,如果我們對巴東堂戲的搶救工作遲緩了時日,損失將可能是無可挽回的(注:《巴東堂戲》剛剛整理出版,黃老先生就已謝世)。其他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大概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這種情況。1998年上半年,恩施州人民政府開始注意到民族文化的搶救與弘揚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影響,提出要打民族牌,其核心問題是弘揚和運用民族民間文化;谶@些認識,實施民族民間文化再搶救工程,已經是時不我待。而這種再搶救只有建立在大集成時代成果的基礎上,才是有效途徑。
圍繞民族民間文化再搶救這條主線,整理研究與編輯出版《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是恩施州民族工作部門的創新工作。它的目標是為挖掘民族文化,保護民族遺產,推進文化繁榮;讓外界感受到這個民族的存在,領略到這里少數民族的特色,更加樂意光顧我們民族地區,支持和幫助我們的建設與發展;讓自身了解自己民族的精魂,感受自己民族的偉大!抖魇┲菝褡逖芯繀矔返牟邉澟c編纂者堅持搶救與研究并重、研究與運用結合,實實在在為建設民族文化大州作好文化的基礎準備。有了這樣的目標,就能夠自覺地把握民族研究課題服務現實的方向而不搞學院式學究式研究。這些課題的研究,都力求做到盡可能真實地記錄原生態文化,較為系統地闡釋某種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事象,某一歷史階段或某一地域范圍的文化源流與特點,深刻地展示和推介了土家族地區的民族民間文化,向世人昭示了土家族地區文化深厚的印記。
這些專題的研究對象,過去大多只有一些散存的采風資料、歷史材料,基本上沒有對它們進行全面系統地研究與探討。我們在實施這些課題中,對每個專題都進行了全方位的挖掘整理和介紹、述論。這套叢書的材料基本上都是在恩施州這塊土地的文化工作者,采集的第一手珍貴資料,因此,就能夠最大程度地接近研究對象的客觀真實,具有很強的權威性。于是,《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就顯現出以下一些文化特點:
1. 搶救與研究的目標十分明確。
從根本上說,任何科學研究都是為了回答現實生活給人們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也就是說,研究的問題來自現實,研究的成果又運用到現實中去,F實問題是相當一部分民族民間文化品種面臨著瀕危和消失的危險,這與恩施州是古代巴文化的發祥地和土家族文化誕生地之一的文化環境,民族文化積存豐富,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的文化歷史極不相稱?茖W研究與現實需求之間的聯系已經非常直接。
我們看到的《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是將學術研究與現實需求有機結合起來的典范。
《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的策劃與編纂者對研究成果的社會效益事先就有清醒的預期!抖魇┲菝褡逖芯繀矔返某霭鎸τ诜睒s民族文化,打民族牌將起著很大的作用。為達此目的,《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的策劃與編纂者對用它來服務現實事先有著精心的設計。最引人注目的是,《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中的絕大部分著作,都是對本地區民族音樂、舞蹈、戲曲和文化古籍與民族遺跡的挖掘、整理、研究,而這些又幾乎都是恩施州政府關于建設民族文化標志工程,開展民族節日活動,推動民族文化建設,以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決定精神息息相關。其實,"將民族民間文化轉化為新的生產力,打好民族牌"是《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中所有研究者的共同宗旨。
2.文化內容豐富多采。
《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49部著作,洋洋灑灑1500萬字。林林總總的板塊組合,首先就顯現在異彩紛呈、目不暇接的氣象。其中:民族民間藝術類18部,幾乎包括了恩施州民族地區主要的民族民間演藝品種;民族古籍整理與歷史文化研究著作14部,對這個地區的有代表性土司(容美土司、唐崖土司等)、代表性古籍(《容美紀游》、竹枝詞、碑刻、施州歷史詩話等)以及土家族、苗族、侗族的古建筑文化進行了較為詳盡地研究;新修民族史志6部,充分吸收了建州以來的民族研究和民族事業發展的新成果。
這套叢書文化內容的豐富性,也表現在每部著作涵蘊豐富的內容上。49部著作就是49個專題,而這些專題的研究對象,過去大多都只有一些散存的材料,基本上沒有開始對它們進行系統全面的研究探討和闡釋!抖魇┲菝褡逖芯繀矔分械脑S多專題 ,如恩施燈戲、巴東堂戲、鶴峰的儺戲和柳子戲、建始絲弦鑼鼓、清江流域撒爾嗬、酉水流域擺手舞等,都對它們進行了全方位的材料整理和必要的述論?梢哉f,就它們內容的豐贍和材料的翔實而言,目前見到的相關整理和研究中尚無出其右者,這就進一步確立了恩施州的民族民間文化在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地位。
從受眾的角度看,《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雖然側重于對資料的挖掘整理,卻同時能熔資料性、知識性和理論性于一爐,可謂內行讀來不覺淺,外行讀來不覺深,雅俗共賞,各有所宜?梢灶A期,它將擁有一個構成豐富、人數可觀 讀者群。
3. 民族民間文化資料非常珍貴。
詳盡地占有資料,是一切科學研究的前提和基本功!抖魇┲菝褡逖芯繀矔返牟邉澟c編纂,重在對民族文化資料的搶救和整理。其實,這正是《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的文化魅力和珍貴性之所在。
《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整理研究者,基本上都是在土家族文化這片沃土土生土長的民族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正是他們積數年、甚至數十年之艱辛,為我們奉獻出這一部分包含著大量通過田野調查獲得的第一手珍貴資料的民族民間文化專著。正因為是第一手的資料,具有原生性及其搜集整理者的可靠性,因此,它們也可能最大程度地接近研究對象的客觀真實,也就最具有權威性和客觀真實性。
《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資料的珍貴性,還在于它所記錄的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也就是說,如果《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的編者和作者們不下定決心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搶救發掘,那么,我們民族的這些文化珍品,就有可能消失于我們不經意的轉眼之間。從文化遺產搶救的意義看,《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的編著者就功不可沒。
《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的許多內容填補了鄂西民族民間文化宣傳、介紹和研究的空白。如在"十大集成"中鄂西五大地方戲只有南戲的資料曾被整理面世。這次《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補充了四種:燈戲、堂戲、儺戲、柳子戲,并對南劇進行了重新整理!队纤饔驍[手舞》著重研究來鳳擺手舞,實際上補充了整個酉水流域擺手舞研究的缺環,也重新確立了來鳳擺手舞在整個土家族擺手舞中的文化歷史地位和原生態活化傳承地位!耳Q峰儺愿戲》則是對鄂西儺愿戲、土家族儺戲、全國儺文化不同范圍的整體研究的一種補充。
4. 研究的基礎性決定了《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在民族文化后續研究中的地位。
對鄂西民族地區在新世紀的經濟文化建設中打好民族牌來說,《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無疑是一項奠基性的恢弘的文化工程,而對于鄂西地區的民族研究,特別是對該地區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土家族歷史與文化的研究,叢書的編輯出版同樣具有基礎性的重要意義。
《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已經出版的49部著作,為此后的研究者尤其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的后續研究提供了大量可信度極高的基礎性資料。這些資料涉及的學科領域極為廣泛,對于許多專門的研究方向而言,它們都是不可多得的,有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更值得稱道的是,《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的作者們還十分注意運用不同的記錄手段將資料中包含的不同要素詳盡而準確地表達出來。民間文藝是一種綜合的藝術,各種民間藝術形式往往都不同程度地融合了諸如詩、歌、樂、舞等不同的藝術形式的因素!抖魇┲菝褡逖芯繀矔分羞@方面的資料,既有用文字記錄的唱詞,也有用簡譜記錄的音樂,有的還有關于舞蹈步法動作的繪圖。這樣,就比那種以文字單打一的記錄方式,更能讓具有不同欣賞和研究角度的讀者,更好地接受并分析研究這些資料中蘊涵的豐富的學術信息。有些以研究為主的著作,如《魚木寨研究》、《恩施自治州碑刻大觀》等,編著者就專章實錄了有關的題刻的碑文,加上文中配套的照片,使這些著作的資料性價值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整理本身也是一種研究!抖魇┲菝褡逖芯繀矔穫戎赜趯ξ幕z產的搶救整理,并沒有忽視對整理出來的資料進行基礎性的研究?梢哉f所有資料實際上就是潛流著整理者理性思考的研究成果?少F的是《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中那些以資料為主的著作,都有相當篇幅對這些資料所顯示的文化事象進行專章論述。這些論述涵蓋極廣,從內容到形式,從文本到表演,從源流到傳承,凡人們所希望了解的某種文化事象的方方面面,幾乎應有盡有。其間或正本清源,或發前人之未發的內容,也是應接不暇,這些都將使后續的研究者受益匪淺,《唐崖土司概觀》的"序言"評價該書為研究唐崖土司的"集大成之作",其實,這個評價對《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中其他著作也都具有普遍的適用性。
(二)文化特點之二:搶救研究與傳承運用結合
《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所選的課題,始終是立足搶救、保護優秀傳統文化,立足于發揚傳統文化的人民性,為建設民族文化大州所作的基礎性文化準備工作,許多優秀的文化品種正在經過民族文化工作者、民間藝人的潛心傳承、發展創新,與活躍群眾的文化生活相結合,與轉換為文化生產力、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相結合,已經有了非常有成效的文化傳承發展的實踐活動。在全州范圍內展開的尋訪與命名民間藝術大師,建立民族民間文化生態保護村,建立民族民間藝術表演隊伍,許多旅游景區的文藝展演,都可以說是這些研究成果的成功運用。
在上述搶救與整理的實踐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感覺到保護民族民間文化的傳人是非常重要的,在某種意義上說是第一位的。2002年,在《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執行主編、州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田發剛的倡導與推進下,全州開展了兩次尋訪民間藝術大師的活動,由州民委與州文體局組織尋訪并整理出民間藝術大師26人的藝術事跡材料,并確定民間藝術大師人物線索100余人。恩施州人民政府命名了26位民族民間文化傳人為"恩施州民間藝術大師",并發給政府津貼,以鼓勵和補助這些大師們的演藝傳承活動。同時在自治州首府舉辦了民族民間藝術絕活表演,出版了《尋訪民間藝術大師》的專著。尋訪民間藝術大師的活動啟動之后,不僅在全州引發和促進了新時期的民間文化傳承活動,而且發展成以搶救人物價值為中心,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挖掘整理傳統藝術和繼承與創新的系統性工作。在此基礎上,建立20個恩施州民族民間文化生態保護村,建立25支由民間由藝術大師領銜的民族民間藝術表演隊伍。在州民間藝術家協會的倡導和組織下,在全州開展尋找原生態山民歌手,組織全州并參與全省原生態山民歌手大賽,首批公布了80名農民歌手,組織民間藝人和表演隊進旅游景區的文藝展演,參加全國、全省民間藝術大賽,到新聞媒體展示等,所有這些活動,都可以說是民族民間文化再搶救工程的延伸與發展。這些實踐活動,越來越表現出文化對經濟的影響并成為一種新的時代特征。文化經濟的一體化,文化產業作為我州的新興產業已經開始影響著我州發展格局。這些搶救工程、傳承活動的延伸與發展,提高了整個社會對民族民間文化的認識水平和覺悟程度,逐步形成了"建設民族文化大州,一個極其重要的意義就是要把民族文化作為新世紀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培植,即充分利用獨特且具有經濟生命力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源,挖掘、開發、創新、整合,形成我州獨具特色魅力的文化產品、產品文化,形成一種新的特色產業,進而不斷提高文化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和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力"的系統而又嶄新的文化理念。正是這種最具活力的觀念,促進著我們的民族民間文化研究事業,促進著民族民間文化的產業建設。
(三)經驗與意義:聚集了隊伍,推進了發展
《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的策劃與編輯出版,不僅僅是形成一批基礎性成果,運用于民族文化大州的建設,還在于我們在探索民族研究路子,網絡和培養文化人才,培養民族工作系統的民族文化精神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民族工作系統本身缺乏文化研究的力量,這對展開這項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由于策劃者們一開始就有明確的研究工作對象(課題)和階段性目標,通過走訪座談,調查研究,了解分散在各個地方的適合于研究這些課題的專門人才,建立起了一種網絡。州民宗委負責這方面工作的同志則擔負起總攬全局、分類指導、服務課題的責任,設計研究課題,研討課題綱目,組織學術討論,認真編撰書稿,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團隊的力量,形成"組織課題、網絡人才、合作研究"的模式!抖魇┲菝褡逖芯繀矔飞婕暗浇耸恢髡,通過民族研究叢書的編纂,我們組織和團結了這一大批在恩施州乃至更大范圍較有影響有成就的專家學者,整合了力量,又通過著述編纂激活了大家的文化熱情,提高了大家的學術研究水平。
民族工作系統在民族研究工作方面的突出成就,提高了民族工作對社會事業發展的影響力。民族研究成果在旅游事業發展過程中,在大眾文化和精品文化的建設中,在凝聚和鼓舞民族精神,培養民族文化的傳人方面,在宣傳恩施州的特色方面都得到了逐步廣泛的運用,逐步得到了全社會的認同,民族工作的地位也相應得到提高。
可以說,以編纂出版《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為標志,’十五’時期成為恩施州民族文化研究事業發展的最好時期 ,也是一個扎扎實實打基礎的時期。中共恩施自治州委、州人民政府在支持民族研究事業上,非常扎實有效,多方面都給予全力關注。正因為這樣,全州才有民族文化標志工程建設,才有全新的民族文化研究事業,才有活躍的民族節日活動以及命名民間藝術大師和建立民族民間文化生態保護區這些能夠傳之于世的文化創新和亮點。這些成果為’十一五’期間民族文化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四)探索與形成了一些具有指導性的文化理念
恩施自治州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搶救保護工作已經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尤其是州人民政府能夠把民族民間文化的搶救保護工作作為建設民族文化大州的基礎工作的認識的定位和對此項工作的重視,與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魅力以及同本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系相關聯,也與民族文化工作者執著的追求所取得的顯著成就密切相關。政府領導的發展理念、民主意識、民族區域自治意識直接影響了民族文化大州建設的決策。在《恩施州民族研究叢書》的編纂與成果運用過程中,注重理性思考和經驗總結,形成了一些有指導意義的文化理念。
1. 搶救、傳承、創新、發展應成為新一輪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搶救工作的指導方針。
實踐證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大搶救、大采集工作,所以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傳承,很大程度上是僅僅為搶救而搶救,沒有把創新與發展結合起來。這種孤立的搶救采集工作缺乏生命力。從發展的意義上講,搶救傳承是創新發展的基礎,創新發展是搶救傳承的生命。搶救傳承是為了創新發展,只有這樣,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2. 民族民間藝術大多依靠口耳相傳,有些民間藝術只是掌握在少數傳人手(心)中,后繼無人。因此,搶救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最重要的是對人的搶救、保護與培養。尋訪民間藝術大師的實踐證明,為數不多的民族民間藝術傳人的存在與發揮作用,是一個關鍵問題。絕技絕藝以他們掌握得最為豐富和嫻熟。歷史的原因使他們的傳承意識淡薄,傳承活動稀少,需要一種新的文化覺醒來引導和啟動。尋訪民間藝術大師活動的展開,促進政府給他們以崇高的地位,迅速地喚起了他們新的文化覺醒,于是農村的藝術傳承活動迅速高漲起來,民族文化工作者和民族文化部門因此而更加認識到保護傳人、培養傳人是一個核心問題。確定了他們的地位之后,他們以帶徒傳藝、開展群藝活動為主要方式的傳承活動才能使更多的民間藝術顯現出來,藝術生命就顯得更加旺盛。
3. 搶救傳承與發展創新必須通過群眾的文化藝術娛樂活動才能實現。有群眾的文化藝術娛樂活動才能使農民藝術家、民間藝人有活動的舞臺。開展民族節日和文化節日活動以及婚喪嫁娶的禮儀活動是活躍文化、傳揚文化的成功方式。傳承、交流、提高都要通過民族節日、文化節日、禮儀活動來實現,這樣就能夠使民族民間文化永存于群眾之中,較之一些國家的博物館式的保存方式更先進、更有效。
4. 政府支持和組織民族民間文化的搶救保護和創新發展工作,關鍵是要有全新的觀念和相應的機制。近幾年來,州人民政府提出要"加強民族文化藝術的挖掘整理,建立民族民間文化生態保護村,在繼承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整合,努力建設民族文化大州",這成為民族文化工作的一個重要方略。民族民間文化需要搶救保護的方面很多,主要有:對民族民間文化重大項目進行搜集、整理和研究;主要民族民間文化和瀕危民族民間文化的搶救與保護;主要民族民間文化和瀕危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的培養和資助;民間文化生態保護區(村、寨)的建設等等,政府應建立相應的機制,文化工作者要抓住機會,幫助整理、挖掘、發展、創新,一個品種一個品種地搶救,一個品種一個品種地研究,讓我們優秀的民族民間藝術不斷創新、發展,使民族民間文化為豐富民眾的文化生活服務,為發揚民族的特色服務,為經濟發展服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