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蓬江畔的村莊 |
|
作者:許昌 信息來源:秀山網
或在山腰、或在山灣、或在山腳,或一幢兩幢、或三幢五幢、或十幢八幢、或十幾幢、幾十幢;或在陽光朗照之下熱鬧地立著,或在樹木的掩映之下靜穆地待著;或豬欄、或牛圈、或雞塒,在房屋的背后、前面、旁邊湊熱鬧一樣地陪襯著。
冬天的時候,有成堆的稻草、麥草或包谷稈碼在旁邊的紅椿或柏香樹上,讓人老遠就能看見那黃黃的圓錐型的東西,產生一種對秋的想象。夕陽西下的時候,白色的炊煙從這些房屋的瓦脊之上飄出來,溫暖而祥和。天氣變化的時候,這白色的煙霧便如一條村民的白帕由房頂飄渺地扯向阿蓬江去。母親對年輕人說,煙子在下河喝水了,怕是要變天了,得趕緊去把山上那點干柴弄回來,堆在牛欄邊,以便天氣不好的時候拿來燒用……
阿蓬江畔的村莊就由這些或散或聚的房屋組成。
建設房屋是村民一生的事業。祖先給自己留下一幢寬大的房屋,實在是阿蓬江畔村民最大的福分。若沒有這樣的福分,就只好由自己通過努力來修建了。
阿蓬江畔的村莊,書寫著阿蓬江畔男人們畢生的成就。
阿蓬江畔的男人要成為真正的男人,就在于他是否開始盤算著修建屬于自己的房屋。
村民一生的事業主要有三件。一是修建自己心中的房屋,二是幫兒子找尋心中的女人,三是抱上自己心愛的孫子。阿蓬江畔村民的人生命運就在這三件大事上徘徊和循環。修建好了自己心中的房屋,就把兒子的形象樹立在了遠近姑娘的心中和媒婆的眼中。隨著房屋的修成,就會有媒婆上門介紹某處的姑娘是如何的漂亮、賢惠,屁股是如何的厚大,保準今后會連窩生下好幾個壯如牛犢的孫子。
修建房屋有一個非常漫長的準備過程。對于經濟不寬松的村民來說,修建房屋所需要的資金,不是一年兩年的收入能夠辦得到的。有的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省吃儉用。每年節省下來的錢用一塊油布厚厚地包裹著,藏在他們認為最安全的地方。通常這個包裹在沒有建房屋之前是只能往里存錢的。哪怕是家人一點小病小災,也是不得打開取出一分一厘的。就像一個撲滿,在沒有存滿之前,是斷不可把撲滿打破了的。
在準備修建房屋所必要的全部建設資金的同時,他們還必須準備建筑材料。在準備建筑材料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阿蓬江畔男人的心計和籌劃能力。長在哪塊土地里的樹木,到時候可以用來做柱子;哪塊土地里的哪根彎木可以用來做挑梁;哪塊土地里的哪塊石頭,到時候可以用來做磉礅;大梁將用哪根泡木做……村民都是經過了長時間的運籌和謀劃了的。不需要留在地里長的材料,他們就會利用閑暇時候把它弄回家里,存放在安全的地方。需要讓它在地里繼續成長的木料,他們會格外加以關照,讓它們很好地成長。尤其是將用來做大梁的樹木,他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用自己粗大的手卡一卡,看離正式使用還有好大的距離。若有不懂事的小孩子,要去爬這樣的樹木,都會被主人斥罵。小孩子知道自己所爬的樹木是用來做大梁的,以后就再也不會去淘氣。若這樣的梁木一不小心被雷電所擊,失去了樹尖,樹木也就失去了作為梁木的資格,村民會頹然地坐在樹下,黯然地掉好久的眼淚。
建設房屋的地基,村民也是十分慎重的。在閑暇時候,他們會點上一支葉子煙,在將用來作為地基的土地邊左看看,右看看,用他們所有的知識,尋找土地的優點和不足,以便正式做房屋請地理先生確定房屋的方位時,談出自己的看法。在自己認為用著地基的土地沒有多大問題了,他們會慢慢地先把土地上已經長大的樹木砍掉,把可以移動的果木移到另外的土地上去。一旦確定近期內將修建房屋,他們就會率領家人利用閑暇時候或月明之時,把地基打整出來。這時候,再頑皮的兒子也是最賣力氣的,因為他們知道,這將是自己今后一切的基礎?粗u力的兒子,老兩口的心里也就十分的踏實,這時候,他們發現自己的兒子是真的長大了。
阿蓬江畔的房屋分為正房、廂房、轉角和吊腳樓。一正兩廂兩吊腳樓的房屋叫撮箕口房屋。這樣的房屋往往需要幾次續建,它比直直的三間正房需要更多的積蓄和準備。 阿蓬江畔的村莊像阿蓬江一樣的曲折和變化,有的房屋就三間正房,直直地橫列著;有的房屋或左邊或右邊帶著一個由轉角和吊腳樓,像曲尺一樣彎著;有的房屋兩邊各帶著一個轉角和吊腳樓,像撮箕一樣排著。這些或直或彎或曲的房屋,構成了阿蓬江畔的村莊,也使阿蓬江畔的村莊具有了變化不定的樣式。
最具阿蓬江畔建筑傳統的是建設木結構的房屋。建設一座木結構的房屋,從工匠進屋到離開,大約需要一兩個月甚至半年多的時間。
首先是石匠先進屋。石匠進屋主要是打造柱礎和磉礅。他們在山林之中穿行,尋找可以用來做柱礎和磉礅的石頭。有用的材料必須是能夠經歷風霜的龍骨石或大青石、紅砂石。這些石頭經歷數百年也不會風化和開裂,房屋立在這樣的石頭上穩穩當當,讓主人家放心,同時也美觀。石匠把找到的石材先就地打造為毛坯,然后讓主家找勞力把打造好的毛坯抬到離新房地基較近的地方再精心進行加工。
木匠比石匠講究,他們進屋從伐木到具體的議程有嚴格的程序,在進行一些程序的時候要進行祭祀。祭祀的時候還要唱從師傅那里傳下來的歌謠,這些唱著歌謠的祭祀活動被稱為說福事。
房屋的高度是以中柱的高度來確定的,一般高一丈三八到一丈八八不等。按每列的柱子數,定為五柱或七柱甚至九柱。阿蓬江畔的房屋一般是七柱的居多,五柱、九柱的很少。
樹立房子是阿蓬江畔村民的頭等大事。立房時間是什么時候,立房者都要事先通知自己的親戚朋友,以便他們有時間準備前往祝賀的禮物;蚴浅渡弦粔K紅布,或是買上一塊好的布料,然后視與立房者的親近狀況,用五元、或是十元、或是五十元、一百元的鈔票,在布上貼上雙的喜字。至親除了送這貼字的布料而外,還要制作兩個大大的糯米糍粑,在糍粑的表面用紅或綠色的顏料寫上大大的雙喜。有的親戚要送去一挑米粑,也同樣用紅或綠的顏料在米粑上印上花朵。這些糍粑和米粑,是供立房主家上梁時候使用的。立房頭一天就請上一撥嗩吶,吹吹打打地前往祝賀。熱鬧的鞭炮和著高響云端的沖天炮在送喜隊伍到達的時候鳴響起來,把平時惡兆的黑狗花狗嚇在房角或是鄰居家里不敢出來吠人。
立房分為樹立房架和上大梁。樹立房架就是把木匠進屋以來所制作好了的房屋架子,一列列地樹立起來用橫的絡檐和檁子連接起來。三間房屋中間的一間就是堂屋,這是一幢房屋的中心。在這間房屋的檁子上面,還要架上一根大梁。這根大梁就是這幢房屋的主心骨和靈魂。所以上梁是樹立房屋最慎重的事情。首先必須是沒有失去樹尖的大木才具有作為大梁的資格。上大梁的時候,也是立整幢房屋最隆重的時候。這個時候要由通曉陰陽的先生根據主人家的生辰八字進行擇定。上大梁的時候一到,掌墨師就在房屋的正堂之后,點上香燭紙錢對木匠祖師魯班和土地菩薩等進行祭拜,同時,主人家也對自己的祖人進行同樣的祭拜。祭拜畢,隨著掌墨師一聲:“吉時到”的宣布,掌墨師手端托盤,從搭在房屋中柱上的木梯往上升,每升一步,都唱著祝詞。在房屋中柱兩邊的另外兩位木匠便各抬著大梁的一頭從梯子上跟著掌墨師一步一步地升上去。當升到柱頂,把大梁兩端安放在柱頂固定好后,掌墨師便端著事先端上去的大糍粑和米粑粑,問房屋主人:
我一問主人家,你是要金還是要銀。
主人家穿著一件長衫在下面答:我也要金,也要銀。 掌墨師在上面喊:金來銀也來! 邊說邊對準主人家托著的長衫向下拋出第一個大糍粑; 接著,掌墨師又問:
我二問主人家,你是要富還是要貴。
主人家托著自己的長衫在下面答:我又要富,又要貴,富貴要雙全。 掌墨師在上面喊:富貴雙全來了!邊說邊對準主人家托著的長衫拋下第二個大糍粑;
接著,掌墨師又問:
我三問主人家,你是要福還是要壽。
主人家托著自己的長衫在下面答:我又要福,又要壽,我要福壽雙至。 掌墨師在上面喊:福壽全來了!邊說邊對準主人家托著的長衫拋下第三個大糍粑。
接著,掌墨師在上面唱道:
紫陽高照吉時到,紫氣東來送鴻福,大喜之時同分享,福也——福也——
邊說邊向屋下拋撒花花綠綠的米粑粑,隨著人們在下面哄搶著拋下來的米粑粑,嗩吶吹奏著歡樂的步步高等曲子,把這阿蓬江畔飄著晨霧的早晨渲染得異常的隆重和熱烈。
阿蓬江畔的村莊就在這種氛圍中不斷地成長起來。
阿蓬江畔的村莊里上演著村民們的喜怒哀樂。
張家的兒媳婦生了雙胞胎,李家的母豬一胎生了15只小豬,王家98歲的老母親在火塘邊與孫媳婦擺龍門陣的時候突然仙逝,黃家小子在山林中發現了一株蘭花珍品,一家伙賣了18萬元,現正準備買磚修房子……大大小小的話題,像霧一樣在阿蓬江畔彌漫。
有的僅僅是一個傳說,這樣的傳說隨著時間的推延,也就如阿蓬江里的浪花一樣,迅速地消失。真實發生了的事情,在鞭炮、鑼鼓和嗩吶的伴奏下,推動著村民們的情緒,不斷地變化著色彩,同時使與當事者有關的村民也沉浸在相同的情感之中去,這情感之霧便迅速地在阿蓬江畔彌漫開來。
隨著小路的變大,隨著樹林的變小,隨著阿蓬江的變渾變淺,隨著村莊純凈天空的凌亂,阿蓬江畔的村莊也越來越失去了自己古樸的風度。原本純粹的木壁青瓦的老屋和吊腳樓,被灰色水泥磚墻壁和平頂的新式洋樓所擠迫,越來越多地退避到村莊的后面去,后面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