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山歌”助推沿河縣旅游產業迸發活力 |
|
信息來源: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網
為打造生態文化旅游大縣和武陵山文化旅游圈上重要驛站,沿河自治縣竭力挖掘原生態民族文化,打造包裝土家山歌,以此為“引子”,推動文化旅游快速發展。
土家山歌:唱出土家情懷
“清早起來啄杯兒……趕著牛兒喃噻,上高山嘍啄杯兒啄!眰鞒阢~仁市的沿河土家民歌——《望牛山歌》,可謂是家喻戶曉,唱出了土家族人的純樸和豪情。這首民歌已成為沿河自治縣廣大群眾舉行各種大型文藝活動的壓軸戲。
2003年,該縣舉行全縣土家山歌比賽,當地農民王波、溫銀州等人,以一首《望牛山歌》脫穎而出,以此,他們帶著全縣人民的期盼,一次次亮相央視大舞臺。
在歷年的“多彩貴州”歌舞大賽上,該縣原生態節目屆屆沖進總決賽,屢屢獲獎。2009年《哭嫁歌》獲銅鼓獎;2010年擺手舞獲優秀獎;2011年推薦的選手黃旭獲原生態類“銀瀑獎”;2011年5月,該縣的鼓舞樂《開山圍獵》在江蘇常州第十屆中國民間文藝展演活動中,喜獲“山花獎”鼓舞樂類金獎;同年9月,《茅古斯》舞蹈參加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表演項目比賽獲三等獎。
該縣土家歌手溫銀州、王波等人,先后3次赴京參加“民歌·中國”欄目錄制,13首沿河土家山歌在央視音樂頻道“民歌·中國”欄目向全國觀眾展播,《望牛山歌》、《太陽出來照白巖》被央視電視臺音樂頻道收藏。
土家山歌:唱出土家族特色
從2009年開始,該縣著手抓好群眾喜聞樂見的“唱山歌”活動,以大眾“口味”,贏得群眾廣泛參與,每月舉辦一場“唱山歌·話惠民·感黨恩”廣場文藝演出,由縣直部門和各鄉鎮輪流承辦。
2010年4月28日,由該縣后坪、塘壩、洪渡3個鄉鎮聯辦的“唱山歌,承土家文化;話轉型,融黔渝經濟”大型廣場文藝演出在后坪鄉舉行,吸引了來自當地和毗鄰的重慶市彭水的觀眾近2萬人。
2010年初,該縣相關領導幾次輾轉北京,多方協調尋求申報“中國土家山歌之鄉”,隨后迎來中國民協專家組赴沿驗收。2010年10月18日,“中國土家山歌之鄉”花落沿河。
中國發間文藝家協會理事趙鐵信在沿河申報“中國土家山歌之鄉”驗收匯報會上說:“沿河土家山歌不僅僅是歌曲,更是一種民族精神,是一種文化力量!”
一石激起千層浪,農民自發組織的民間文藝團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據初步統計,全縣已有70%的行政村群眾自發組建了民族藝術團隊,群眾文化活動實現了由行政指揮到群眾自覺、由階段性到長期性的轉變。廣場文化活動徹底改變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方式,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正逐步取代俗風陋習,文明新風成時尚,社會治安明顯好轉。
土家山歌:唱出文化活力
為繼續完善和發展土家文化,該縣陸續開始收集和挖掘散落在民間的土家民族文化,其中,挖掘整理的土家山歌多達2000余首,先后出版制作山歌光碟《大雨落來細雨飄》、《這山望去那山高》,編輯山歌書籍2套。部分中小學把民族文化作為中小學校教學內容,先后編印教材,在校園傳唱。
流傳在烏江流域岸邊的一大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挖掘整理和傳承保護。目前,土家高腔山歌、陽戲、擺手舞、肉蓮花、打鎦子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該縣出臺文藝獎勵辦法,激發了一大批文藝作者創作熱情,涌現了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劉照進、中國戲劇協會會員何立高、中國音樂教育協會會員石強等一批青年文藝作家,《陶獲易碎的片段》、《守望鄉村》、《詩吟烏江》等一大批有影響力的散文、詩詞等文學專集競相發行。
2009年,創辦《烏江.文化旅游》季刊,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對該縣自然人文資源進行整合推介。同時創作烏江山峽百米書畫長卷,已于2010年9月收筆,在省、市大型外宣活動中得到行內人士的一致好評。
目前,該縣正在積極申報“中國西部散文創作基地”。
土家山歌:唱出旅游產業興旺
該縣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烏江山峽、國家級黑葉猴自然保護區——麻陽河、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土地灣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中國土家山歌之鄉、中國民族傳統體育舞蹈“肉蓮花”之鄉等多張名片。
從2005年起,該縣連續舉辦了6屆烏江山峽百里畫廊文化旅游節,活動期間舉辦大型文藝演出、飲食風味展、農副土特產展、民族文化研討、經貿洽談會等系列活動,借助文化資源優勢吸引外商、文藝專家學者、新聞界人士等,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擴大沿河土家文化和自然資源的對外影響力和吸引力。
2008年,該縣將旅游產業化與新型工業化、農業品牌化、農村城鎮化作為全縣“四化”發展目標任務,大力挖掘和保護特色文化資源。
設法融入成渝經濟區,是沿河自治縣“十二五”發展的新取向。2011年,黔渝兩地以構建烏江山峽百里畫廊旅游圈為核心,實現兩地旅游資源聯動共享,聯袂打造“重慶武隆——彭水——龔灘古鎮——烏江山峽——麻陽河——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梵凈山——鳳凰——張家界”省際間旅游精品線路。
該縣作為烏江流域的特殊旅游板塊,將與重慶聯袂打造“大烏江旅游”,烏江彭水電站的修建,烏江山峽已呈現出“高峽出平湖”的宏闊景觀。2010年,重慶交旅集團彭水電站公司和沿河、酉陽、彭水三縣,編制完成了《烏江山峽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力爭用5——8年時間,至少滾動投資50億元,攜手將“烏江山峽百里畫廊”打造成為國內最具特色的原生態峽谷景觀風景區和旅游目的地。
從2011年起,該縣每年設立100萬元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基金,用于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貸款貼息及相關工作。同時高標準建設洪渡、淇灘移民搬遷文化集鎮,改善和提升烏江文化旅游景觀。
該縣圍繞“烏江畫廊·山歌沿河”的特色定位和建設“生態旅游示范大縣”的目標,將把沿河建成武陵文化“后花園”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目前正在完善旅游設施和相關旅游產品的開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