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的劉守紅近期有些忙。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肉連響的傳承人,劉守紅剛來北京參加完文化和旅游部組織的培訓后,又要馬不停蹄回到湖北參加培訓。  他要做的是,是讓更多的人知道肉連響,更多的人了解土家文化。為此,劉守紅嘗試通過網絡向觀眾展示利川這一地方特色舞蹈。 劉守紅身著或大紅色或黑色的土家族民族服飾,拍打手臂、肩膀,有節奏地律動起來,樓宇間、茶園里、學校的操場上、利川的騰龍洞景區、八百里清江的源頭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成為劉守紅的表演場地。
 肉連響是什么?劉守紅介紹說,肉連響是誕生于湖北省利川市,流行于武陵山地區的民族民間舞蹈,主要以手掌擊額、肩、臉、臂、肘、腰、腿等部位發出有節奏的響聲為其特色。
 劉守紅是土生土長的利川人,母親是土家族,土家族人豪爽、豁達、樂觀、粗獷,他熱愛利川這充滿土家文化的山水。成為肉連響的傳承人后,他發現即使在當地,肉連響也不太為人所知,他決心將肉連響這一地方舞蹈發揚光大,“我們土家族的舞蹈也是土得有味道,要讓更多人了解我們利川和肉連響”。

在學校里,劉守紅甚至站在操場的乒乓球臺上,演示起如何做有節奏地拍打身體,臺下是一排排臉上充滿稚嫩氣的學生,隨著他一起晃動身體。 今年,劉守紅發起的肉連響萬里行活動首次走出湖北。在重慶長江師范學院課堂上,劉守紅教學生跳起舞來,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學生們跟我說,沒想到感染力這么強,他們一直說膜拜”,那一刻他感覺很自豪,推廣肉連響有希望了。

他繼續琢磨著,怎么能讓肉連響更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和需求,劉守紅將原來的肉連響拆分成十幾個部分,在網上做起短視頻教學。
 在生活中,他也不放過任何傳播土家族文化的機會。在北京培訓會的結業儀式上,劉守紅作為學員代表發言,在舞臺上跳起肉連響,下面配合有節奏的掌聲,“原生態的舞蹈其實很打動人,我所到之處就是要讓別人記住肉連響,擴大土家族民族符號的傳播! 他要讓更多人了解利川和土家族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