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平 回憶開門辦學的哪些事 |
|
作者:楊再平 信息來源:個人博客
我們那年代當老師,可是要帶學生開門辦學的。所謂“開門辦學”,源自1966年5月7日毛主席給林彪的一封信即著名的“五七指示”中的一段話:“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
我們是農村學校,主要是帶學生學農。農村學校開門辦學,即在農村那廣闊天地辦學,與廣大貧下中農同吃同住同勞動,那當然比閉門教學豐富多彩得多,故事也很多。
憶苦思甜,是必須經常開展的開門辦學項目。常常是請仇大苦深的貧下中農家給學生講萬惡的舊社會,然后讓學生寫作文,套路是記敘、議論、抒情。有個叫汪家寨的地方,是我們常去的,算是我們學校憶苦思甜的定點。那是一條河流繞過而形成的陡峭絕壁,絕壁下是深不見底的峽潭,周遭人煙稀少,曾是土匪窩子,陰森可怕極了。解放前一饒姓人家為躲避抓兵抓夫就住那絕壁半腰的兩個洞穴里,洞外有一兩畝地供其耕種糊口,與世隔絕,直到1950年才搬出來。我當年就常帶學生去請那家人給學生講萬惡的舊社會。但只有很少幾人敢攀進那巖洞,我可不敢,只在對面帶學生眺望。如今,汪家寨對面已修了條公路,到絕壁下鉆隧道而過,不那么陰森可怕了。2010年國慶長假回老家路過那兒,特地照了張照片,寫了條微博。
不僅語文課要開門辦學,數學課也盡可能開門辦學。面積、體積計算,都要到農村找對應的現場。估產,即對小麥、水稻或玉米什么的莊稼地的產量進行估算,是很考量的。通常數一小塊地多少麥穗、稻穗或玉米棒,再根據其大小疏密估算斤兩,然后再乘相應面積,估算出整塊地的產量。那樣的開門辦學,現場直觀,還真比純書本教學效果好,能讓學生較快學到并記住東西。
高深點的數學教學,也搞開門辦學。比如教初中三角函數,我就把學生帶到汪家寨附近叫天馬搖鈴的地方,教學生利用直角三角形邊角關系測量那陡峭懸崖從天而降的大小瀑布的落差。那現場感太強烈了,那“三角函數”太直觀了,學生們學起來一點兒也不覺得抽象,很快就會了。我至今也忘不了那場景,好多次回老家都想故地重游,找找當年那感覺那“三角函數”。
每年五六月,搶收小麥的季節,三年級以上各班都是揮鐮搶收的別動隊,公社、大隊、小隊的干部都爭先恐后排隊來請。在學校還被定性為“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而知識分子被貶為“臭老九”的那個特殊年代,那是學校少有的受追捧而感覺是“香餑餑”的時段。我當時是四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就常帶領40多個學生下生產隊收割小麥。由于我自己揮鐮割麥動作麻利,把一個班當一支正規隊伍來帶,既嚴格要求嚴密組織,又一張一弛,在收割小麥的戰斗中表現得特有戰斗力,而且在勞動間歇或晚上還為生產隊干部群眾讀報,有時還表演自編的說唱節目,說的唱的都是社員們自己的事,頗受歡迎。尤其點名表揚誰的節目,說著唱著讓主人翁一陣臉紅而又樂得合不攏嘴,那場面真可謂其樂融融。那樣,就不少生產隊慕名來請我們,給我們吃住也都安排得很好。
另一常規性“開門辦學”就是深秋季節上山刷(采集)“狗骨頭樹葉子”。狗骨頭樹,結實而有彈性,其葉小橢圓而兩頭尖尖,深秋青而橙黃,不像楓葉那樣泛紅,遠遠望去也是“看萬山橙黃,層林盡染”,近距離觸摸,滋潤光滑,芳香噴鼻。據說那葉子是制作飛機潤滑油的重要原材料,供銷社收購,所以每年身秋季節,各班都組織上山刷,賣給供銷社,既屬愛國行動,又屬創收行動,后者又叫“勤工儉學”。
不過,由于砍伐嚴重,加上學校五百多師生年年刷,學校周圍山上狗骨頭樹越來越少,越來越小,狗骨頭樹葉子越來越難刷。我就帶著我那個班向較遠的大山河坡進發,準備探險找更豐富的狗骨頭樹林帶。途中有個女生背的被子行李包脫落,一股腦兒滾到老遠的山溝里去了,嗚嗚直哭。我一面安慰她,一面讓幾個男生費了好大勁兒才給撿上來。那女生如今在縣公安局工作。到了山埡,安排學生們到幾社員家分散住下。那晚的風特別大,呼呼地叫,那是在山下領略不到的。
次日下午,我帶一善能攀爬叫朱毛書的學生,背著背簍,帶條麻布口袋,越過山埡,去人跡罕到的大山坡搜尋,結果還真有大發現。只見一原始森林狀野坡,不少粗壯松樹楓樹交錯倒臥,惟獨一大片狗骨頭樹林,可能是落葉生成的土壤特別肥厚,長得又高又密,生機盎然。地理大發現,金礦大發現,師生倆高興呀!就沿樹干虬上去,然后雙腳懸空一摔將其搬下,刷呀刷,很快就裝滿了背簍和麻布口袋。傍晚時分,滿載而歸,分住幾社員家的其他同學見了聽了歡呼雀躍。
第二天一大早,就帶著全班同學向那片隱蔽的狗骨頭樹林進發,翻過山埡,透過時聚時散的霧氣,眺望山下大河對面遠處,正一輪紅日從山頭噴薄欲出,就想起了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名句:“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本皖I著學生對著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那輪朝日情不自禁地一遍又一遍地齊聲朗誦那段毛主席語錄。
不用說,那年全校刷狗骨頭樹葉子“勤工儉學”活動,我們班遙遙領先,無與倫比。
后來上級教育領導部們要求學校建開門辦學基地,主要是種植各種農作物的基地。第一個基地還是通過我聯系我們生產隊給劃撥的一個山頭。那也有個小故事,那年我們隊長要通過我向學校借挑石灰,我跟校長說了,校長欣然應允,并給總務寫了個字條,說“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就送他一挑石灰,沒過多久再讓我開口請他劃撥一個小山頭給學校作開門辦學的基地,他也欣然應允。那山頭離我們學校就一里多地,學校五百多師生,有的是大糞之類的上好有機肥料,所以我們把那山頭開墾了,種了不少農作物,長得綠油油的,就情不自禁地一遍又遍地唱“南泥灣好地方”。
我校第二個開門辦學基地更宏偉壯觀,并揚名全縣乃至全地區,那就是馬水河開門辦學基地。學校東南大約五里遠有條河叫馬水河,在汪家寨上游不遠處繞三個灣,那地方就叫“三道灣”?菟竟,馬水河淺淺的,只靠岸邊崖腳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深潭,一到漲水發洪,那河就滿滿渾濁奔流,但一般年份洪水不會淹沒三道灣岸邊的幾小塊“沖擊平原”,那幾小塊沖擊平原特別肥沃,種什么都長勢喜人,那就成了我們第二個最佳開門辦學基地。我們就動員師生去給那“沖擊平原”筑攔水坎,把那“沖擊平原”建成良田。那要揮錘轉釬打炮眼炸石頭,使鐵耖鋼釬撬石頭,用四力八力十六力抬石頭,真正的硬戰持久戰。不過,那時感覺“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最終把攔水坎筑起了,種的小麥等農作物獲得了豐收。
但不久又招徠河對岸的小偷,好幾次有塊長勢喜人的土豆被偷得精光。我們就防守,有天晚上終于等到了小偷光臨,大家齊聲吶喊“抓小偷,抓小偷!”但還是讓小偷給跑掉了。我帶著個同學山上山下山洞到處搜索,還叫來民兵,也沒搜著,結果一伙小偷跑到對岸山頂反過來得意地叫罵,無可奈何。由于有了防備,那以后就沒再被偷盜。
為鞏固那開門辦學基地,我們還在那蓋了房子,那也就成了我們的第二校園。我們就常住那,在那一邊勞動一邊上課。不過,那河邊夏天夜蚊子特別多,晚上睡覺還得與蚊子斗。與蚊子斗,其樂也無窮。
帶學生在馬水河戰天斗地,也遇過幾次險。一次,馬水河漲水后沒完全消退,河水還很渾濁,有個男生在河邊玩水,突然掉進深一點的潭,臉色突變,兩眼發直,雙手撲打,我趕快把他拉起,結果那水潭只他腰深,虛驚一場。那男生現在縣交警大隊工作,前幾年到北京見我,我給他提起那事,笑他那么膽小還當了警察。一次是我自己,在漲過水的馬水河游泳,游到對岸,往回游時體力不支,失去平衡,幸好有個水性好的學生伸過手拉了我一把,才沒被沖走。我就會點狗狍子,過去多在池潭狍幾下,從未覺得體力不支,那次才知道自己體力是有限的。
馬水河三道灣開門辦學基地,雖也被特大洪水沖毀過幾次,但總的收獲頗豐。我當教導主任以后,還用那里種植的土豆賣了錢買了套帶高音喇叭的擴音設備。那叫鳥槍換炮,從此就不再用那洋鐵皮做的土喇叭了。一段時間,我也常去擺弄那玩藝兒,或朗誦報刊文章詩歌,或給學生訓話,自得其樂。
那段歲月,也算是激情燃燒的歲月。激情出詩人,我就寫了首《馬水河之歌》的長篇造型朗誦詩,參加縣里的文藝調演,一鳴驚人。
開門辦學,是那個特殊年代時髦的辦學方式,它或許也應被打上“極左”的標簽而放入歷史博物館。但今我感悟,開門辦學似乎也有合理成分:假若把握好分寸,適當適度開門辦學,活學活用,不說是更有效的辦學方式,些許是更有效的教學方式吧。畢竟實踐出真知呀!期待教育學家們來研究這個課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