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馨悅 信息來源:土家族文化網 -----記訪燎原村咚咚喹國家級傳承人嚴三秀奶奶

吃過午飯,我們一行人從靛房鎮出發。汽車顛簸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搖搖晃晃的我們看著車窗外的磚瓦房一點一點向后移走,漸漸稀疏,樹冠的綠取代了磚瓦的灰白,整座靛房鎮靜靜沉睡在被翠木包裹、清溪貫穿的谷地中。不一會兒我們就到達了目的地,綠樹叢中掩映的燎原村在正午的驕陽下顯得靜悄悄的。走進村子,我們來到了咚咚喹國家級傳承人嚴三秀奶奶的家中。進入老屋,整個人都一下子安靜了下來。老式的木房子滿是歲月的積淀,在熾熱的陽光下依然顯得平靜而陰涼,一如飽經風霜的老人,經過大風大浪的洗禮,面對世事只剩下處變不驚的淡然。
一下子來了這么多人,又加上語言不是很通,奶奶顯得有些有些拘謹,稍顯無措地看看領我們去的田老師,又看看坐在一旁的家人。和大多數中國鄉村的情況類似,奶奶的子女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留下了老人和孫子孫女。我們進去時,五六個孩子橫七豎八地躺在側屋的一張小床上,男孩子們專心地玩著游戲?次覀円恍腥俗,拿出電腦和手機記錄時,幾個小姑娘怯怯地走出了房間,倚在門框上看著我們。雖然父母不在身邊,小女孩還是被爺爺奶奶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穿著小裙子,細軟的黑發高高盤起,尚有些稚嫩的臉上已經顯出了湘西女子的靈動秀美。
通過田老師和其他叔叔嬸嬸的幫助,我們得以和嚴奶奶開始交流。嚴奶奶今年65歲,本是百型村人,后來嫁到了燎原村,就一直生活在這里。受種種因素的影響,奶奶幾乎沒有上過學,也不會寫字,甚至連西南官話都不太聽得懂,跟家里人主要是用土家語交流,講到這里,奶奶似乎是有很多遺憾的,她有些嘆著氣地說著,三秀只是一個乳名,沒有機會上學的她也就失去了擁有一個書名的機會。但這些并不妨礙她吹得一手好咚咚喹,奶奶從小就聽著她的爺爺吹咚咚喹,百型村曾經人人都會吹這小小的竹管,奶奶在這種氛圍的熏陶下,早早就把這曲調指法爛熟于心。奶奶深知,以曲調指法為傳承內容的咚咚喹,急需年輕人來繼承學習。所以,奶奶從自己的子女開始培養,不斷為咚咚喹的吹奏隊伍注入新鮮血液。奶奶已經收了四五個徒弟來教授咚咚喹,其中吹得最好的是她的大女兒。但不盡如人意的是,村里的很多年輕人都選擇了離鄉打工,包括老人的子女,都已經不在村里,也就沒有時間和經歷繼續學習這一古老的技藝。如果說,之前的很多絕技是師父不愿傾囊相授,徒弟求而不得,那么咚咚喹面臨的就是師父迫切地想要傳授卻依舊后繼無人的困境。 說著說著,奶奶叫出了自己的小孫女。小姑娘大概八九歲的樣子,才開始跟奶奶學吹咚咚喹沒有多久,算得上是奶奶最小的徒弟,F在的燎原村,只有奶奶和小孫女還在吹著咚咚喹。據奶奶描述,周圍不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沒有人會吹咚咚喹了。沒有什么活動的日子里,她也很少再拿起這陪她度過整個童年的竹管。畢竟,一支咚咚喹奏出的曲調,在這偌大的村莊中顯得太過孤獨而凄涼。
在家門口的樹蔭下,奶奶帶著小孫女為我們演奏了巴列東、搖籃曲等咚咚喹的經典曲目。奶奶拿起咚咚喹,手指上下翻飛間,宛如間關鶯語的曲調已縈繞在耳畔。小孫女穿著紅底印花裙,頭上帶著輕靈的銀飾,在旁邊顯得略有拘謹。相比于小孫女的鮮亮,奶奶的服飾更加符合土家婦女的傳統裝束。黑色棉布頭巾包裹起了梳得整整齊齊的頭發,藍布裙上繡著牡丹、鳳凰等花紋。奶奶率先為我們吹奏了一段,然后看了看小女孩,眼神中滿是鼓勵與關愛。隨后,小女孩跟著奶奶一起吹了起來,奶奶明顯放慢了自己的速度,小女孩的指法稍有些生疏,很多地方磕磕絆絆但還是能看出她的努力。吹完一段,奶奶很是慈愛地摸了摸小女孩揚起的頭,小女孩一下子就露出了無比燦爛的笑容,令周圍的一切都黯淡了下來。這一老一少共同演繹的和諧景象下,我們卻也感受得到一絲遺憾與落寞----嚴奶奶的周圍已經沒有人會吹咚咚喹了,她就像這茫,F代化潮流中一座苦苦支撐的孤島,倔強卻又寂寞地守護著這一漸漸落沒的技藝。
離家前,大山深處的童年時光是貧苦而單調的,正是咚咚喹為奶奶乏味的生活帶來了一縷光芒,那時的咚咚喹,是生活的一抹亮色;出嫁后,婆家村落里很少有人吹咚咚喹,婚后柴米油鹽的瑣碎,對娘家親人的思念,盡在這曲調中,此時的咚咚喹,是難得的一曲鄉音。小小的一支竹管,在指法的無窮變化下演繹出了絢爛不凡的樂章。咚咚喹的音色淳樸,但卻婉轉動聽,仿佛融合了鳥鳴的清脆與流水的空靈,取材自山中竹林,吟唱著山中生活,飄蕩在山中村落,咚咚喹,是真正屬于湘西這片群山的精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