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峰 胡彥龍 攝影 信息來源:土家族文化網
由中國文化與旅游部外聯局主辦、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承辦的“2018非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培訓班”于6月6日在北京舉行開班儀式。來自津巴布韋、萊索托、納米比亞和坦桑尼亞 四個非洲英語國家的12位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文化、教育與旅游官員開始了為期11天的專題培訓。
該培訓班分別由中國文化與旅游部副部長項兆倫、文化與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王晨陽、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巴莫曲布嫫教授、文化與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館中國傳統技藝研究中心主任孫冬寧、北京永新華韻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李永軍和中國民族博物館展覽部主任覃代倫研究員分別進行了專題講座。
2018年6月13日,土家族學者覃代倫研究員壓軸主講了《良工造物 大匠誨人——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實務》專題,他在講座中首先向非洲朋友們介紹了中國少數民族人口、區域分布和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情況,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聯合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14個項目和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484個項目概況,與四個國家的文化與旅游官員重點探討了少數民族婚俗、節日習俗以及18種織錦技藝的傳承與保護,特別是云錦、蜀錦、壯錦、苗錦、土家錦的文創產品與最新發展。
覃代倫研究員的專題講座受到了非洲朋友們的熱烈歡迎。坦桑尼亞信息文化藝術和體育部文化發展司司長莉莉·貝樂庫女士在交流發言時說:“我們坦桑尼亞有169個縣,126個民族,7處世界遺產,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任務十分繁重,本次培訓班對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實施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覃教授的講座有力地提升了我們對我國民族文化的理解范疇,增強了我國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知識和技能,讓我國的民族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更加富有成效!
本次培訓班是為了兌現《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行動計劃(2016-2018)》關于加大對非人力資源培訓力度,實施對非文化培訓“千人計劃”承諾的重要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