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恩施土家女兒會演變揭秘》隨感 |
|
作者:楊秀武 信息來源:土家族文化網
《恩施土家女兒會演變揭秘》(劉紹敏、劉清華著)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分三章一附錄,全面揭示出了土家女兒會為什么能經受300多年的風風雨雨自然傳承到今天的主要原因和內在動力,從而展示出了土家女兒會的主體是女兒,內容是婚戀,形式是女兒會上土家姑娘以自己的意志為中心,選擇決定自己的婚戀對象,核心是女兒會的女人們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價值是土家人感到通過女兒會結為夫婦后生育的孩子,減少了癡、呆、傻等遺傳疾病的發生,提高了人口質量。這是一部全面系統地記載女兒會演變過程的史書,是一部民俗專家深層次研究女兒會的志書,是對恩施市打造“女兒會”文化名片具有指導意義的工具書。它所包蘊的歷史信息真實、自然、豐富,它的書寫方式獨特、新穎,圖文并茂,它帶著讀者輕松地去經歷人生復雜的跋涉與艱難,去感受人類生息繁衍的曲折與艱辛。 著名民俗專家蔡元亨老先生在序中說:“《揭秘》的出版,是恩施民族文化研究中的盛事,因為今天民族復興正需要女兒會擔當起作為自己個性的標志性事物,所以,必須有一部或幾部書對它作出正確的表達,而該書也正是為擔當這一任務而運作的! 湖北民院教授雷翔先生評價:“《揭秘》告訴我們:女兒會承載著厚重的民族文化意義,第一,女兒會另類婚姻家庭模式的殘存;第二,女兒會是民族苦難的歷史見證;第三,女兒會是土家女性文明的紀念碑;第四,女兒會是連接古今土家文化的橋梁! 對恩施土家女兒會的挖掘整理和對女兒會的研究,其實已持續了多年,因為沒有權威性的資料,沒有研究女兒會的專門機構或者社團組織,文化人各自為陣,所以對女兒會的形象定位、核心定位、過程定位,甚至對女兒會在當今社會下的價值,都存在著嚴重的分歧。因此,恩施市在打造“女兒會”這一文化名片的過程中,女兒會的研究沒有跟上來,其結果往往讓局內人莫衷一是,局外人霧里看花,因此導致省里有關專家認為恩施女兒會是偽民俗,導致女兒會第一次申遺失敗。 我以為過去所進行的有關女兒會價值論的討論,其實凸現出了我們對于過去女兒會認識的角度以及知識方面的巨大差異,所看到的并不是一個清晰的民俗圖景,而是在現實民俗所呈現的狀態中,對自己把握的強烈欲望和表現出來的焦慮,就沒有靜下來對其進行認真的思考,因此出現了一些連我們自己都無法說清楚的意見和文本。 《揭秘》的作者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扎實的田野調查,認真收集殘存在民間的家譜碑文,尋找女兒會形成的起源、傳承、演變,做了大量艱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從女兒會產生的復雜歷史文化背景、復雜的傳承過程、女兒會受益者等多方面去深入細致地調研、分析、思考,從而闡述了土家女兒會對社會、對民族發展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和重大意義!揭開了土家女兒會為什么能夠自然傳承到今天的重大秘密:女兒會之所以能傳承,除人們所公認的女兒會是婦女爭取自主婚姻外,更重要的是向大家闡述了困惑了幾代人的問題,為什么土家人的婚姻能由女性進行人性化的自由選擇?這是民族的進步,是土家人智慧的結晶,是土家族能夠在蠻荒時代保證生存、優質生育、發展壯大的絕招!是土家人為了民族的利益,為了自身的強大,具有海一樣博大胸懷的具體體現。作者帶著這個問題,經過多年的思考,多次扎進大山,有時甚至是只身前往,克服千難萬險,默默無聞地工作,具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架勢,經過深沉的思考,深層次的研究,嚴謹的分析,在經歷若干個不眠之夜后,終于把土家族“生存、生活、生殖”憂患意識的超前性全方位地展示出來了,這不僅是對本民族的重大貢獻,是對打造“三張名片”之一女兒會的突出貢獻,更是民族文化學術研究領域里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獻。 《揭秘》不僅具有學術研究價值,它對女兒會的打造、傳承和發展,也提出了明確的思路與構想,是本書又一個精彩的亮點。它對“女兒會”這張文化名片提出的打造相親之都的環境氛圍建設,整合資源彰顯女兒會風采,城鄉同趕女兒會,保護土家女兒會原生地,女兒會如何與旅游產業相結合等問題,都提出了自己獨特的思路和設想。我想姑且不論能不能達到政府打造“女兒會”這張文化名片的戰略高度與要求,但作者的這種自覺不自覺的責任感、使命感感人至深,值得肯定。更為可喜的是該書在出版之時,文化部門以此作為第一手資料再次向省里申報“恩施土家女兒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取得成功,徹底改變了專家們對女兒會“偽民俗”的認識。 這是一部難得的好書,讀者讀后就明白了什么是土家族的女兒會,專家們讀了能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地研究出精品力作,決策者們讀了能在打造“女兒會”這張文化名片中出新出彩。我想,作者的初衷也就達到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