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醫藥歷史悠久 完善的醫學理論臨床療效顯著 |
|
作者:田華詠 田蘭 信息來源:土家網友
土家族是我國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土家族世居在湘、鄂、黔、渝毗鄰的武陵山區,俗稱“武陵土家”。土家族是有語言而無文字的民族,傳承本民族的文化主要靠世代“口碑”相傳或借助漢文字傳承。
土家族醫藥歷史悠久,藥物資源豐富,有較為完善的醫學理論,醫技醫術特色鮮明,臨床療效顯著,具有“奇藥、奇方、奇術、奇效”之特點,是我國當今仍具有較強臨床活力的重要衛生資源。
悠久歷史
土家族醫藥與人類最初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土家族先民在與大自然的抗爭中,在與疾病的斗爭中積累了豐富的防病治病經驗,創造了本民族的傳統醫藥知識。在土家族醫藥發展歷史上,大體上分為五個時期,即秦漢郡縣制度時期的土家族醫藥知識積累和巫醫傳入時期;唐宋羈縻制度時期土家族醫藥的文字記載和考古史料的出現時期;元明至清初土司制度時期的土醫、藥匠、水師的出現及土家療法的形成時期;清代改土歸流后府縣制度時期土家族醫藥診所、藥鋪(店)出現及理論框架基本形成時期;近現代土家族醫藥從“口傳”到“文傳”的歷史跨越時期,使土家族醫藥得到全面繼承現發展,土家醫藥從民間走向祖國傳統醫藥學殿堂,成為祖國傳統醫藥學重要組成部分。
小兒提風療法、雷火神針療法、土家名藥江邊一碗水、土家名藥七葉一枝花
特色醫理
天人合一的認識觀 土家醫醫籍用自然界“天、地、人”的天人相應的“三元學說”認識人體結構、生理功能、病因及病理變化、疾病轉歸等發生與發展的規律。
“三元學說”指導下的基礎理論 人體結構由上、中、下三元組成。上元為天(腦、心、肺等),中元為地(肝、脾、腸等),下元為水(腰子、養心腸、精腰等)。人體生命物質由氣、血、精三種元素組成。致病因素由邪氣(或毒氣,包括外毒與內生毒氣)、情志、傷損三因引起。病理變化由氣血失調、冷熱失衡、氣血精逆亂引起!拔逶\法”為基礎的診斷方法,即看診、問診、聽診、脈診、摸診。內外兼治的臨床治療方法:內治法——藥物內服治療;外治法或非藥物傳統療法。八大用藥原則: 寒則熱之,熱則寒之,虧則補之,實則瀉之,阻則通之,腫則消之,驚則鎮之,濕則祛之。七大治法: 汗法、瀉法、趕法、止法、補法、溫法、清法!拔逍g一體”的傳統外治法:刀法、針法、火法、水法、藥法融為一體的傳統外治法。
優勢病種
疾病命名 按發病部位命名,按臨床表現命名,按發病季節命名,按疾病性質命名,按動物形象命名,按致病原因命名。疾病分類三種方法:按時象命名,按三傷、七癥、八類疾病命名,按傳統序數命名。
優勢病種 內科有痹癥、眩暈;骨傷科的骨折、脫榫、腰腿痛、蛇傷;兒科的小兒走胎(疳積)、驚風、外感發熱;婦科的不孕癥、痛經;脾胃科的淺表性胃炎、慢性結腸炎、中老年便秘。
豐富資源
土家族多居住地武陵山區,地處“中國之中”,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成為我國重要的“動植物基因庫”,是我國中藥材、民族藥材的重要產區。區域內有野生動植物7000多種,作為藥用的多達2500多種,動物藥150多種,礦物藥30多種,被譽為“華中天然藥庫”。土家族藥物資源豐富,特有珍稀和道地藥材享有盛名。如馳名中外的土家族四大名藥:七葉一枝花、江邊一碗水、頭項一顆珠、文王一支筆。土家族四大道地藥材:川連、天麻、杜仲、辰砂。四大特色藥材:竹節人參、百味蓮、血三七、水黃連。還有半截爛、三百棒等土生土長的土家族傳統藥物。
用藥特色
三大性能 冷性藥、熱性藥、平性藥。
八大性味 酸、甜、苦、辣、咸、澀、麻、淡。
三種分類方法 按藥物性能分類、按藥物作用分類、按療效分類。
用藥方法 煎服法、燉服法、酒泡法、外敷法、煨制法、外洗法、藥灸法、碾末法、外佩法等20多種用法。
用藥特點 植物藥為重、鮮藥為主。
方劑組方原則 主藥、配藥、引藥。
藥物反忌特點 土家醫生在臨床實踐中總結生藥十三反,草藥十四反及草藥三十六反等反忌藥物。
炮制特色 有切制法、磨搗法、煨制法、泡制法、炒制法、炙法、煅法(又分為明煅、煅淬、悶煅或扣鍋煅法四種方法)、蒸法、煮法、水飛法、埋制法、汗漬法、佩干法、磨制法、烤制法、燒制法、腌制法、露制法、發芽法等20多種炮制加工法。
特色技術
土家醫的醫技醫術是診療疾病的重要方法,特別是傳統外治法獨具特色,效果好,是土家醫特色與適宜醫療技術。
土家醫傳統適宜技術有土家醫雷火神針療法、土家醫燒艾療法、土家醫挑刺療法、土家醫扯罐療法、土家醫放痧療法、土家醫麝針療法、土家醫小兒提風療法、土家醫接骨療法、土家醫撲灰碗療法、土家醫泡腳療法、土家醫斗榫療法、土家醫蛋滾療法、土家醫推油火療法、土家醫酒火療法、土家醫翻背掐筋療法、土家醫瓦針療法、土家醫燒燈火療法。重點介紹幾種土家醫特色療法。
小兒提風療法 這種外治法是將藥物敷貼于肚臍上,通過藥物熨臍,以溫“中元”之臟器,和暢筋脈,使精、氣、血布輸于機體,調整或改善“三元”臟器功能,祛除“中元”的風氣之邪,以治療“中元”疾病。提風療法主要用于小兒走胎、驚風、停食、小兒腹瀉、腹痛等疾病的治療。土家醫小兒提風療法具有方法簡便,易于掌握,不受條件限制,經濟實惠,不吃藥、不打針,患兒易接受,臨床療效好的技術優勢。
雷火神針療法 此療法是在中醫“雷火神針”“太乙神針”的基礎上改進創新的一種新的外治技法。臨床上主要用于風濕痹痛、凍結肩、冷骨風、頭風痛等慢性疾病的治療!袄谆鹕襻槨笔抢冕槾、熱療、藥物超導治療原理,作用于患病部位,達到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祛濕通節、消腫散結功效。其中銀質針具,土家醫認為有祛邪散寒、驗毒、防腐功效,銀塊熱熨可治寒邪引起的頭痛、背痛、關節痛;銀針針刺有散寒止痛、防腐生肌的作用!袄谆鹕襻槨笔蔷C合針療、熱療、藥療三種功能,一次治療獲得三種療法的作用,特別是藥物通過皮膚吸收,發揮超導作用,減少藥物不良反應。
燒燈火療法 這一種傳統外治方法是用于燈心草蘸香油燃著灸灼病處或穴位治療疾病。土家醫燒燈火療法又分直接或間接燒燈火療法。燒燈火療法具有溫筋通脈、祛濕止痛功效。適用于小兒走胎、驚風癥、蛇串癥、猴兒皰(腮腺炎)、蕁麻疹、蛇斑瘡、小兒臍風、黃腫包、肚子痛、屙肚子、頭痛、胸痛、腰痛、痹證、濕疹、月經不調、帶下病等。
酒火療法 用藥酒燃燒之火苗在患者病處治療疾病的一種傳統治療方法,是土家醫火功療法中的一種。這種方法土家族民間還稱之為打酒火療法。酒火療法具有溫筋活絡、祛寒濕、消腫止痛作用。適用于慢性腰痛、腿痛、風寒濕痹、肩周炎等慢性疾病。土家醫打酒火療法,是土家族民間較為常用的傳統特色療法。酒火療法的特點是利用酒火的溫度熱熨患處皮膚,藥物借助溫熱之力,由表達里,從而起到舒筋活絡、祛寒、鎮痛消腫作用,輔以手法治療達到治療目的。
發展概況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醫院是集中醫、民族醫,中西醫結合為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國家地市級重點中醫醫院建設單位、國家重點民族醫院建設單位。土家醫肝病?,土家醫脾胃病?,推拿科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民族醫?。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醫藥研究所成立于1987年,先后承擔各級科研項目40余項,取得科技成果30余項。
湖北民族學院中醫藥學院的土家醫學學科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二級學科,開展土家醫教育與研究。開設民族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湖北省土家族醫藥研究所,掛靠在三峽大學,依托高校實力,開展土家族醫藥研究。
我國土家族地區仍有一批土家醫藥人員活躍在醫療,科研與教學崗位上。目前出版土家醫藥專著近20部,公開發表土家醫藥學術論文300余篇,這些學術成果支撐了土家醫學理論體系框架。
為了加強土家醫藥的學術交流,湖南湘西、湖北恩施、貴州銅仁等地先后召開了多次全國性土家族醫藥學術研討與交流會議。征集土家醫藥文獻整理、藥物資源與開發利用、適宜技術推廣等會議論文,通過廣泛的學術交流,推進我國土家醫藥的建設與發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