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珊妮 信息來源:湖北日報



“二嫂推滴么子?”
“搞拐嗒哦,應是作列呀,明天請活路打谷子。屋里各沒得菜吃啊,我就來推點合渣。黑都黑嗒,你還在哪去嘛?”
“我趕場才回來,背時豬兒餓得親叫喚。屋里豬草各點都沒得噠,我要去土頭扯兩把苕藤哎,應是不當人家滴哦!
白底,簡單的線條,樸實的色彩,這就是風靡網絡的“鬼火QQ動畫”。地道的方言,詼諧調侃的對白,平淡熟悉的生活場景,3個小伙的業余創作讓無數網友大呼過癮。
只想博老鄉們一笑
“工作之余,就喜歡在老鄉QQ群里神侃,聊點童年的記憶、家鄉的生活!痹谏钲趶氖缕矫嬖O計工作的劉波是“鬼火QQ動畫”的初創者,他笑言自己最初就是隨手畫幾幅小畫,發給大家“逗個樂”,這些動畫親切地呈現了武陵山區土家、苗族人的日常生活,立馬受到家鄉人的熱捧。
“鬼火”劉波在2009年火遍網絡后,引來了有著同樣愛好的“壞壞哥”羅福東、“干親家”周文的加入,三人于2011年成立了“土家鬼火三人組”,在業余時間合創QQ小動畫。
“我們做這個根本沒想過‘功名’的事,只希望讓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中能開心一笑!绷_福東說,常常有網友留言,贊許“鬼火QQ動畫”,這些就是他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用家鄉的記憶創作 “離開故鄉后看到這些動畫,心中充滿了溫暖與懷念,這些場景總會使你想起曾經在哪條田坎上、哪條山路邊見過的那些人,可能就是你叫叔叔、伯伯、嫂嫂、哥哥的那些人!本W友“土司王”動情地說。
《二哥種生姜》、《砍竹子》、《加門板》、《砍豬草》,“鬼火”動畫細致入微地觸碰了農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農民上淘寶網買肥料,割漆老農給兒子發電子郵件,砍柴的農二哥休息時修電腦,追隨“鬼火”的作品也能看到時代的變遷和農村生活的改變。
“我出生在咸豐農村,對農村生活里的那些‘活兒’、語言方式、生活場景,甚至鄰里之間的相互調侃,發生的糾纏和摩擦都記憶猶新!眲⒉ㄕf,自己和伙伴們的創作源于對家鄉的一份牽掛。
讓作品傳承文化
“土家苗家的很多風俗文化正在慢慢消失,或許到我們的下一代連方言都不會說了,那就太可惜了!绷_福東說,三人將把家鄉的說福詩、石工號子、山歌、薅草鑼鼓、婚俗、支客等風情元素融入作品中,用創作延續這些古老的記憶。
“相比藏文化、蒙古草原文化,土家文化顯得太不起眼,我們應該將自己的文化發揚光大,‘鬼火’就在做這件事!痹絹碓蕉嗟木W友在娛樂之余看到了“鬼火QQ動畫”更深的意義,一種傳承文化的責任感被喚醒。
“土家鬼火三人組”開始拓展創作領域,推出了《那山的幺姨妹》、《二嘎公走人戶》等鄉土小說,嘗試了方言小品《寫詩》,方言相聲《國際化與民族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