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連貴 余天靜 信息來源:土家族文化網

為充分利用宣王村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深入挖掘宣王村民俗文化,積極開展中國民間剪紙技藝傳承與文創設計,推進文化與旅游業深度融合,培育鄉村文化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實現文化富民,促進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和鄉村道德文化建設協同發展。由重慶市民間文藝家協會、重慶市涪陵區大木鄉人民政府主辦,宣王村、大木駐村工作隊承辦的“中國民間剪紙傳承與剪紙文創設計助力鄉村振興”活動,于7月28日圓滿結束,并在富邑山莊隆重舉行了成果展示會。中國民協理事重慶市民協副主席、長江師范學院重慶民族研究院副院長余繼平,涪陵區直屬機關紀工委辦室主任、宣王村第一書記、扶貧駐村工作隊隊長陳鋒,宣王村黨支部書記廖明祥等出席了活動儀式。
 此次活動歷時十天,涉及宣王村民俗文化剪紙文創設計、中國民間剪紙技藝傳承、宣王村歷史文化與鄉村振興的人類學考察等內容。成果展示會在上午舉行,首先由吉林省民協副秘書長劉秀芹、四川省三臺縣民間剪紙傳承人蘭小奇、中央民族大學研究生余天靜和中南民族大學研究生王徐等分別介紹了文創設計、技藝傳授、宣王村歷史文化挖掘等基本情況。來自山西、陜西、甘肅、內蒙、吉林、安徽、四川等地20位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家緊緊圍繞宣王村的民間故事、民俗文化、大木山貨以及涪陵榨菜、白鶴梁等文化為創作題材,并將剪紙作品運用到T恤衫、折扇、雨傘、手提袋、床旗、桌旗等領域,共計文創作品100余件,為宣王村鄉村文創產業發展提供寶貴經驗。同時,剪紙藝術家們分別為村民及來自重慶各區縣、四川、吉林等地60余位學員做了精彩的剪紙技藝講授和實踐輔導課,為中國民間剪紙傳承、鄉村手工藝產業和研學體驗產業培養人才,奠定發展基礎。歷史文化與圖像采集小組成員采取走訪農家樂、山莊及農戶、專訪村民、村干部等形式,收集了宣王村的民間故事、民間歌謠、產業發展現狀等詳細資料,為宣王村民俗志與鄉村振興路徑研究撰寫提供了豐富素材。
 會上,宣王村第一書記陳鋒對藝術家為宣王村文創設計所付出的辛勤勞動和心血表示衷心感謝,對活動所取得的成績高度贊賞,并希望各位藝術家一如既往地關注和支持宣王村的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宣王村書記廖明祥對民間剪紙藝術家廢寢忘食地創作精神所感動,對宣王村民間剪紙文創產品十分滿意,感謝民間剪紙藝術家對本土人才的培養,對宣王村培育鄉村研學體驗基地充滿信心,他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彼此結下深厚友誼,大家要把宣王村當成自己的家,;丶铱纯,宣王村文旅發展依然需要大家的支持和幫助。  來自遼寧葫蘆島市的剪紙學會會長劉俊梅、陜⻄省安塞縣安塞剪紙工作室的杜煥煥先后做宣王村剪紙文創設計組代表發言,都表示本次活動時間安排緊湊,目的明確,活動內容豐富,大家在短短的十天,不僅提升了民間剪紙文創能力,還提高了民間剪紙的傳授教學能力,都覺得收獲滿滿的。來自彭水職教中心的錢姜雪、四川三臺縣七一小學校的張文睿、吉林省的盧秋杉等分別代表重慶市、四川省、吉林省的學員做了發言,對活動主辦和承辦方搭建的學習平臺表示感謝,認為活動層次高,內容豐富、針對性強,效果好,讓大家在知識上得到了充實和更新,理念上得到了提升,還加強了各地藝術家、學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增進了友誼。同時,也感謝余繼平教授對本次活動的精心策劃、組織和實施,感謝蘭小奇、劉秀芹等20位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家技藝傳授、悉心指導,不僅讓學員領略了不同地域的民間剪紙風格,還被民間剪紙藝術家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精益求精的藝術精神所感染,這十天讓他們對中國民間剪紙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堅定了他們傳承中國民間剪紙的決心。

接著,藝術家與學員展示和贈送了民間剪紙文創作品。隨后,余繼平教授代表重慶市民協為20為民間藝術家頒發了“民間文藝傳承發展工程—中國民間剪紙技藝傳授與宣王村文創活動”高級創研員聘書,中國民間剪紙傳承發展工程領導小組還為學員們頒發民間剪紙研學證書,并與大家合影留念。
 最后,重慶市民協副主席余繼平代表主辦方對民間剪紙藝術家和學員表示由衷的祝賀和感謝。重慶市民協等主辦方開展中國民間剪紙保護與傳承活動,目的是搭建起民間剪紙傳承人互相交流的平臺,尋找非遺保護的有效路徑。他充分肯定了民間剪紙藝術家在文創活動中所取得的成績,這些文創作品能夠應用在現當代生活中,并對剪紙藝術家的教學傳授也給予高度評價,他認為本次活動高標準的完成了預想目標,并希望各位藝術家及學員繼續保持活動中的創研、研學狀態,把經帶回當地,著力創建研學體驗基地,通過中國民間剪紙教育,培養人的感性素質,提高體驗幸福感受的能力與素養。
|